1981—新民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时间:2022-06-18 07:36:18

1981—新民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 以1981—2010年新民市实测气象资料以及灾害情况为基础,分析了新民市1981—2010年近30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新民市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无霜期日数延长。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农业;影响;辽宁新民;198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S467;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36-03

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由于全球变暖,对农业种植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农业气象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气候变化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改变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尤其近些年气候变化异常导致干旱、洪涝等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气候极端事件还呈加剧的趋势[1],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也越来越敏感。为了进一步充分认识和掌握新民市的气候变化规律,较好地开发和利用该地区的气候资源,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有必要对这一区域的气候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利用1981—2010年新民市气象资料,对气温、降水量、日照、无霜期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其气候变化特征,从对气象灾害预测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新民市地处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属于沈阳市所辖,距省会沈阳市区60 km,面积3 352.5 km2。新民市是一座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新民市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多南风和西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8.5 ℃,无霜期160 d,年降水量600 mm左右。该市耕地面积18万hm2,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辽河以东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其余地区种植大豆、高粱、玉米等。新民市有暴雨、春寒、倒春寒、霜冻、大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因此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较为重要。

1.2 数据来源

辽宁省新民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简称新民站,于1958年4月建站,1959年1月开始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级别1959—1986年为国家一般气象站,1987年1月至今为国家基准气候站。2003年1月开始建立CAWS600SE-N型自动站。数据来源于1981—2010年新民站气象观测站的资料。

1.3 研究方法

选取地下水位、蒸发量、降水量、气温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选用最小二乘法对所取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应用Excel对历年气温变化趋势曲线、渐近线进行绘制,分析其变化规律,并用解析法计算出气温增减程度。以渐近线为基础,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得增减幅度,公式为:

D(Y,X)=B(Y2,X2)-A(Y1,X1)

式中D为2个点间的距离,A、B为渐近线的2个端点,Y为气温,X为年代序号。

2 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2.1 气温

1981—2010年新民市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为8.5 ℃,其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总体趋势分析,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为0.31 ℃/10年,增暖趋势较为明显。从年代际分析,分为3个阶段:1981—1990年平均温度为7.2 ℃,为气温偏冷阶段;1991—2000年平均温度为8.7 ℃,气温连续偏高;2001—2010年平均温度为8.7 ℃,气温连续偏高。其年代际变化较为明显。从极端温度分析,极端最高温度为2001年6月3日的37.5 ℃,次高温度为2000年6月的36.6 ℃,极端最低温度为1985年1月28日的-30.0 ℃,次低温度为2001年1月13日的 -29.7 ℃。

从图1可以看出,1988年气温开始缓慢增高,1991—1998年为快速增高阶段,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增温0.6 ℃,2000年比80年代增温0.6 ℃。最低为1个峰值,为1984—1988年,平均温度为7.4 ℃;1988年后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平均值,且出现4个高峰值,分别为1994年、1998年、2004年和2007年,其中最高值为1998年和2007年,分别为9.6、9.9 ℃。

从图2可以看出,新民市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4.4 ℃;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0.7 ℃。增温速度方面,各个季节有所不同。秋季、夏季增温较慢,分别在0.4~1.0、0.3~0.7 ℃。增温最快的季节是冬季,增幅为1.2~2.2 ℃;其次是春季,增温幅度在0.8~1.6 ℃。气候在逐渐变暖,春季回暖速度加快。

2.2 降水量

从图3可以看出,新民市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79.4 mm,20世纪80年代初期及2000年后处于明显少雨阶段;变化趋势不明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20.8 mm/10年速度递增。降水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出现在90年代后。

从图4可以看出,新民市的月降水量差异明显,其中6—8月的降水占年降水量的50 %以上。最高年降水量为2010年的1 042.3 mm,次多年降水量为1994年的1 012.7 mm。最低年降水量为2006年的319.1 mm,其中1999—2004年连续6年的降水量低于平均降水量。2007年3月3—5日,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了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雪,最大降雪量78 mm,最大积雪深度44 cm,此次暴雪天气过程还伴随大风、寒潮等气象灾害。暴雪和大风天气给新民市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2009年5月中旬新民地区土壤墒情较差,为轻到中度干旱,造成缺墒、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2009年8月19—20日,全省出现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新民市三道岗子,为145 mm;全省鉴定为二级暴雨灾害。

上一篇:闽甜208甜玉米高山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常规水稻种子贮藏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