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时间:2022-06-18 05:42:11

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是小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取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的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课外阅读本身就应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让学生通过正确的阅读途径、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是一个盲区。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D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2.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故事诱导激趣,引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浓厚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都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故事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孩子们渐渐被感染、被陶醉,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戛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2)榜样激励,书中体验,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尽的营养和粮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然后注意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的口味的书,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家长要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学校要完善。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主张之一――“教学合一”强调的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种“以学定教”的观点,体现着当今“以学生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也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教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一致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引导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较长书籍,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②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③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优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这是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一条捷径,也是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引导孩子去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让孩子们畅游书海,让书香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伴侣!

上一篇: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下一篇:重视思想方法渗透发展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