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18 05:11:11

康复训练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结合低频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用低频电刺激。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接受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Barthe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等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

【关键词】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脑卒中;运动功能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生活节奏加快,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脑卒中主要有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医学水平的提高虽然使得患者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引起了临床的高度关注。脑卒中偏瘫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主要症状,以往主要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本院自2011年始对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脑卒中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头颅CT诊断确诊,其临床表现和全国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关于脑卒中偏瘫诊断内容相符合;患者有一侧偏瘫;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主要如下:病变位置在患者小脑或者脑干;合并有肿瘤、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疾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脑出血患者44例,脑梗死患者56例;左侧瘫痪患者52例,右侧瘫痪患者48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偏瘫侧以及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单纯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在出现脑梗死后的3-5天时间,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7-14天,等到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且神经科相关临床症状没有进一步发展后的48小时,对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作业疗法和物理疗法两者结合,早期主要应用物理疗法,等到患者适应之后逐渐的加入作业疗法,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同时进行两种治疗方法。内容包括: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接受肢体摆放以及关节被动运动等训练;进入恢复期的患者则接受移动训练、起坐训练、翻身训练、步行、呼吸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锻炼等内容。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上述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部位主要是患者的踝背伸肌、肘伸肌、腕背伸肌以及肩周肌群等,对其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让患者的肌群能够有主动收缩的表现,每次治疗大概持续20分钟,每天2次,1个疗程为3星期。

1.3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状况主要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依据;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则使用Fugl-Meyer评分表作为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状况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作为依据[1]。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 ±s),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接受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Barthe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Fugl-Meyer评分等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

3 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而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严重疾病,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患者因为脑卒中疾病其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且自身能够支配的诸如翻正反射以及平衡反射等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患者正常运动传导难以顺利进行。

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理论基础是脑部的可塑性还有运动功能的可重建性,有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最开始几个星期恢复效果最令人满意[2]。当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治疗大多数采用联合方案,单一疗法临床效果并不突出。本次研究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最佳时间定为病发后的1个月,等到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科临床症状稳定不再发展后才应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低频电刺激疗法。低频电刺激是当前临床对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措施,治疗方法是利用低频电对患者的肌肉进行刺激,引发其肌肉收缩,肌肉在电刺激之下能够产生和正常运动相似的频率来使得肌肉运动功能得以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运动功能各项指标相对于单纯接受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均存在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价值。该结果提示了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对促进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有突出临床效果,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柴雪艳,姜稳妮,范丹.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19(01):122-123

[2] 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15(10):154-155

上一篇:改良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 下一篇:会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