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6-18 04:15:53

关键词:剖宫产;并发症;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591-03

近年来,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手术、麻醉技术、围产期监护水平的提高及药物治疗条件的 改进, 剖宫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剖宫产率呈迅猛上升趋势, 大 多数医院报道大约在40%~60%, 甚至70%~80%左右[1]。剖宫产并非是绝对安 全的分娩方式,它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都远远高于阴道分娩。导致剖宫产率上升原因多种,背景复杂,笔者就目前国内学者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做一 综述。

1 剖宫产术后的近远期并发症及对婴儿影响

1.1 剖宫产术后的近期并发症

文献报道[2,3],剖宫产术后产妇近期并发症主要是出血、感染、母乳喂养不足、 恶露持 续时间延期及栓塞,对产妇危害最大的是出血及栓塞,术中术后血流及血液成分变化有导致 血栓形成倾向, 轻者影响术后恢复, 重者可发生股血肿甚至肺梗死而死亡。边旭明[4 ]等 研究表明剖宫产术中常见并发症有子宫切口延裂,膀胱、输尿管和肠管损伤,子宫收缩乏力 性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以感染为主,其他并发症有羊水栓塞、产后出血、麻醉意外、子宫与 周围组织粘连等。国外报道术后总并发症可高达28.3%,国内报道剖宫产近远期出血可达5 %~6%,感染率达3.6%~8.1%[5]。

1.2 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

在剖宫产术后远期随访中[2],常见并发症有盆腔炎、宫外孕、机体抵抗力下 降、子 宫内膜异位症、晚期出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和性生活不适,再次妊娠可能发生子宫破裂 及 易出现严重的胎盘并发症[6,7]。此外,剖宫产再次妊娠做人工流产时,子宫损 伤的危险性比无剖宫产史者为多。

1.3 对婴儿的影响

1.3.1 过敏性哮喘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者 有学者[8]专门对剖宫产儿远期随访,观察到其出生后到31 岁时剖宫产出生者过敏 性哮喘发生率3 倍于阴道分娩者。

1.3.2 对新生儿脑功能影响 剖宫产时产妇在麻醉状态下出现的低血压会致使胎儿缺氧、 胎心增快、胎儿窘迫等,当胎头娩出时外界压力骤减脑血管扩张,同时肺未受压容易出现肺透 明膜病造成呼吸困难脑缺氧。这一系列的缺血缺氧过程对新生儿的脑功能不可避免地产生影 响。王美芬[9]报道,用新生儿20 项行为神经进行评分,在出生后第7~14天剖宫 产儿均低于自然分娩儿。

1.3.3 儿童感知觉的影响 胎儿出生时经历的阵阵强有力的宫缩挤压过程,是胎儿最早最重 要的感知觉学习经历。王文秀[10]研究表明:剖宫产的新生儿较易发生湿肺,因 为肺成熟需要通过子宫收缩及阴道挤压;剖宫产儿感知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也较高。

1.3.4 对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11]提示,剖宫产引起神经发育的异常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多巴胺的紊乱,使得儿童期和成年期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

1.4 对母婴关系的影响

剖宫产术后卧床时间较长, 术后一段时间禁食及伤口疼痛, 患者不 愿哺乳及迟哺乳均可影响乳汁的分泌[2,3],达不到母乳喂养要求。母亲经历了 手术的创 伤和等药物的影响,体力和精力恢复都较慢,难以顾及婴儿,使母婴相互作用时间推迟, 影响母子间协调关系的建立。

1.5 剖宫产率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有资料表明[12]在剖宫产率上升初期,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当剖宫产率上 升到35.3%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不再下降,反而比阴道分娩的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增高。朱 丽萍[13]等对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显示:剖宫产率>30%,剖宫 产产妇死亡相对危险性上升。

2 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

2.1 手术技术的提高

20 世纪子宫下段横切口推广, 以及麻醉、输血、抗感染技术的发展, 使剖宫产手术病死率 下降,安全性大大提高[14]。

2.2 手术适应证变化

2.2.1 难产 是剖宫产的传统首要指征,既往用产钳、胎头吸引器来解决 大部分难产, 但二十世纪70 年代以后产钳助产大部分被剖宫产代替[15],如美国Wayne 州医院1965 年产钳 助产率为 47.5%, 剖宫产率为9.8%, 到1979年产钳分娩率降到12.0%, 而剖宫产率升到16.8%。 2.2.2 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 近20年中因“胎儿窘迫”而剖宫产的病例上 升了近1倍,已成为 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通过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分析正确的仅为7. 3%~21% ,存在着“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16]。

2.2.3 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既往产科合并症、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主要经阴道分娩,但随着 剖宫产手术技术的改进和麻醉技术的提高、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剖宫产已成为处理妊娠合并 症、并发症等高危妊娠的合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但也成为提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

2.3 社会因素

杨永珍[17]研究表明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为53.2%。邢永革[18 ]研究表明剖 宫产率由1997年的17.39%上升到2006年的44.85%,10年间剖宫产率上升了27.46%,其中社 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在导致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

2.3.1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人们能够承担更多的医疗开支,能够并愿意承担剖宫产费用者增多[ 19]。

2.3.2 产妇对自然分娩过于畏惧 试图通过剖宫产“减轻痛苦” ;晚婚晚育 使高龄产妇增 多;社会对分娩“完美结局”的期望值过高;医疗体制改革, 医疗市场的竞争, 经济利益的 驱动, 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

2.3.3 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危险缺乏正确认识 认为剖宫产的安全性高于 自然产;很多产妇和家属不愿冒自然产的“风险”而选择剖宫产[16]。

2.3.4 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 为让孩子在吉日、吉时出生选择剖宫产 [19]。

2.3.5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的增多 使产科医生迫于产妇及家属 的要求而无奈地放宽了剖宫产指征。

3 降低剖宫产率措施

3.1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让人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的过程。刘艳琴[20]研究通过 加强孕妇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顾菊芳[21 ]提出 了加强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而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范志红[22]研究显示,采用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综合性群体式的健康教育或针 对个体健 康咨询,实施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能更有效提高孕产妇对分娩的认知,情感技巧掌握, 获取健康信息,使剖宫产率下降。

3.2 良好的舆论导向将对降低剖宫产率起不可估量的作用

剖宫产虽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母婴并发症, 但母婴近远期病率上升, 而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却不能相应下降, 反而 有所升高[19]。

改善医患关系, 社会舆论应正确引导, 理解和支持产科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减轻产科 医护人员在处理孕妇试产过程中的思想压力[18]。

3.3 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产程中的突变性、灵活性决定了产科的高风险性, 产时全程监护, 为母儿提供最大的安全保 障。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 减少产妇对阴道分娩的畏惧。

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的一种手段, 在围生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剖宫产并 非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它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都远远高于阴 道分娩,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多种,背景复杂,目前社会因 素 已经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很多学者探讨了很多降低剖宫产率措施,但 对于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上升缺乏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应从待产妇中调查其对分娩有 关 知识的认知程度,研究这些因素对其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找到导致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 ,探讨具有实践意义的护理干预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分阶段的孕期健康教育模 式,提高广大孕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优点、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及对婴儿影响的正确认识 ,合理的选择分娩方式,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保障母婴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对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7 ) :385.

[2]孙冬韦,闻汇,王丽芬,等.剖宫产对母儿近远期影响及干预的研究[ 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794-2796.

[3]倪荣,吴佳凤.剖宫产术432例并发症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 004,8(4):1266-1267.

[4]边旭明,朱逊,郎景和.剖宫产术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 科杂志,2001,17(5):306.

[5]张振钧,刘棣临.剖宫产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 ,25(1):2.

[6]何秀萍.药物流产致子宫破裂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2004,20 (1) :21.

[7]FREDE RIKSEN M C, GLASSENBERG R.Stika CS1 Placenta previa y ear analysis[J].Am J Obstet Ynecol,1999,180 (6ptl) :14321.

[8]黄旭.剖宫产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 册,2004,15 (1) :41.

[9]王美芬.应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 健,1999,14 (10) :6411.

[10]王文秀.剖宫产儿综合症的形成与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16(5):276.

[11] VERDOUX H,GEDDES J R, TAKEI N,et al.Obstetric comp lications and age a t onset in schizophrenia;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meta2 analysis of indi vidual patient data[J].Am J Psychiatry, 2001, 154 (9) :12201.

[12]鲁小红,黄醒华.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 杂志,1994,29(8):453.

[13] COSTANTINI L C,BAKOW SKA J C,BREAHEFIELD X O,et al.Gnetherapyin the CNS[J].Gene Ther,2000,7:93.

[14]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 ,16(5):259-261.

[15] HASSAN A, BOLLDAN Z. Cesarean section :a 15 years rev iew ofchanging indication and risk[J]. Am J Obstet Gynecol, 1981,140 ( 1) :81.

[16]夏颖丽, 郑卫红, 王文素,等.2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迁与围产儿 死亡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2):76-77.

[17]杨永珍.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J].西部医学,2007,19(5 ):862-865.

[18]邢永革.10年间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J].调查研究,2007,27 (4):110-113.

[19] 陈桂兰. 影响剖宫产率若干因素的探讨[J]. 南通医学院 学报,2003,23(4):520-522.

[20]刘艳琴.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报,2005,26(1):118-119.

[21]顾菊芳.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23(10):2137-2138.

[22]范志红.产前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 幼保健,2006,21(1):22-23.

(收稿日期: 2008-01-20)

上一篇:指导临床实践的新指南――冠心病诊治指南 下一篇:膳食钙对儿童骨骼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