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构架

时间:2022-06-18 04:06:52

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构架

摘 要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然后对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再对具体建构分层教学的措施进行总结,最后提出电工基础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电工基础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54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者,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进一步增添了教学难度。分层教学则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方面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1 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模式的定义为: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达到分层次进步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后,分层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考核。分层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当作教学指导,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激发出来,保证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均能得到满足,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成绩相差较大。和普通高中生不一样的是,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平平,但是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中职学校在学习目标方面也存在多元化特征,部分学生想要学习一门技术,部分学生想要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学生主要是为了就业,学习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给职业教育顺利展开增添了难度。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不会,电工基础教学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举步维艰,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分层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该模式的作用下,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都能够有所收获。

2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电工基础是一门强调知识来解决电工实际问题的学科,是中职学校学生未来学习机电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基础。但是近些年,中职学校为了扩大规模,加大了招生力度,导致招收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课程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分层次教学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确定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层次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中职学校获取分层依据的方法有理论测试、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等。一些学校为了增加分层的合理性,实施1~2周的试听课,根据试听效果及时调整分层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等,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达到分班动态管理的效果。大量实践结果表明,分层教学模式在应对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中功不可没,其是电工基础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

3 电工基础教学中建构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策略

3.1 科学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分层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是保证其他环节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学生分层标准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分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客观把握学生层次。为了做好学生分层任务,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性格个体差异;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进行总结,研究学生的群体交往、家庭环境等因素与心理特点间的联系,综合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完成学生分层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处于一个小组。学生分层能够让教师深刻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学生,而且其还能让学生正确审视自我,不断取长补短,提升自我。学生分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学习环境,避免了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进行调整。

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及兴趣,将学生分为Ⅰ、Ⅱ、Ⅲ三个层次,其中Ⅰ为优等学生,Ⅱ为中等学生,Ⅲ为后进生。教师严格遵循自由分配的原则,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其中每个小组中必须要有Ⅰ、Ⅱ、Ⅲ三个层次的学生,并推选一名组长。分层教学正式实施后,部分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学习内容,部分学生掌握速度较慢,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调整分层。

3.2 科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电工基础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为教学活动指引方向,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而且其对后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评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电工基础的教学重点是向学生讲解电工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电工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讲解三相电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优等学生,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在掌握三相电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可借助安排扩展性学习任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针对中等学生,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通过向学生布置难度较低的扩展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后进生,由于此类学生的基础较差,不能迅速掌握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反复向学生最基本的三相电路理论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3 科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学生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落实之后,教师就需要展开教学内容分层工作。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后进生普遍存在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问题,不能跟上教学速度,很容易产生挫败、灰心等消极情绪;优等学生能够迅速消化教师讲解的基础知识,按照正常课时讲解,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由此可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实验课“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中,针对后进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连接线路,叮嘱学生反复进行试验,深化学生对实验课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中等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即可。针对优等学生,教师需要适当增加实验难度,比如改变某一参数,让学生参照线路图来接线。教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均能取得一定的收获,电工基础教学质量也就会逐步提高。

3.4 科学对教学考核进行分层

教学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若考核内容难度较大,那么就会打击后进生的自信心;若设置的考核内容比较简单,那么优等学生的正常水平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考核分层工作。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设置不同试卷。在设计优等生的试卷时,教师应该将考核重点放在扩展性问题上;针对中等学生,教师需要合理划分基础知识与拔高知识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基础内容所占比例为70%,拔高内容所占比例为30%;针对后进生,试卷内容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如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完成考核,教师则能够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考核结果为新课时的教学计划做准备,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4 电工基础课程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电工基础分层教学中,虽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各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后进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绪,教师必须要考虑后进生的心理感受,加强沟通,以免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出现随意性、盲目性。

第二,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了解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示范,让教师明确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应用分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第三,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解决教学管理相关的问题,其与学校的管理体系、考核机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建构健全的分层教学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相关体制的针对性,为其他学科实施分层教学奠定制度基础。

5 总结

总而言之,电工基础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基础知识过于枯燥,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之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进一步增添了教学难度。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内容,让所有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分层考核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调整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所以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的教师,应该大胆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旭.论析电工基础的分层级教学方案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148.

[2] 王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5.5:87-88.

[3] 王晓艳.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实效性策略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1:140-141.

[4] 陈秀清.中职维修电工实训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探讨[J].青春岁月,2011.12:184-185.

上一篇:中波广播发射机的窄带调频解析 下一篇:电解加工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