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

时间:2022-06-18 12:07:02

【前言】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学校教育的偏颇是导致小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不受重视,使小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而教师则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在教育教学中,对犯错的学生随意挖苦、体罚,严重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遇到挫折不可幸免。由于小学生知识和经验不足,会对挫折产生不同的适应方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本文基于小学生容易产生的挫折心理,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克服消极挫折心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期望对改善小学生心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有所裨益。

众所周知,人生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人们在奋进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轨迹的起步阶段,更是概莫能免。小学生入学以后,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对新的生存和学习环境可能一时间无法适应,产生挫折这是很自然的事。小学生以何种心态来面对挫折是问题的关键。一般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积极应对,一种是消极对抗,而这两种适应方式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了解小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对寻求克服消极挫折心理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挫折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

什么是挫折?心理科学的研究认为,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也称为挫折心理。在小学教育阶段,他们已经过早地被纳入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和考试评价体系中,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一些学生因先天或其它原因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或者说部分学生平时很用功,为了学习不辞辛劳,但是学习成绩却不太理想,产生了挫折心理。还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而孩子背负很大的压力,学习和生活中处处碰壁造成心理不畅,日久便会产生挫折心理,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形都可导致小学生产生挫折心理。可以说小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小学生个性差异的内部因素外,还有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

1. 家庭教育的片面性是导致小学生心理形成的首要因素。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孩子从家长言谈行为中得到的总是鼓励和表扬,这当然对孩子发展是有利的,可家长深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尽量满足,一味地迁就孩子。在如此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感觉周围环境很平静,似乎很难意识到什么是困难,在他们心中,自己就是最强的。当他们入学后才发现自己身边还有许多比自己更强的同学,在学校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家里完全不同,使他们产生了危机感。这给他们的认知造成错觉,他们感觉有点失落,由此产生了挫折心理,诱发了心理疾病。

2. 学校教育的偏颇是导致小学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不受重视,使小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而教师则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在教育教学中,对犯错的学生随意挖苦、体罚,严重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挫折感和自卑情绪。同时,在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和老师都把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对学习好的学生处处呵护,而被老师列入“黑名单”的所谓“差生”,长期处在害怕考试成绩不好而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的噩梦中,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消除小学生挫折心理的对策

诚如以上所言,挫折心理是由学校、家庭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小学生的消极行为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消除小学生的消极挫折心理显得尤为重要。消除小学生消极挫折心理的主要措施包括: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小学生入学后,知识和经验不足,他们对挫折所知甚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挫折是很难避免的,经受困难、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老师要让学生明白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们增长知识才干,能培养人们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2. 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奋斗目标。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支撑一个人努力拼搏的信念。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由于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评价都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加上家长有“望子长龙”的倾向,未能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就强烈要求让孩子实现不合理的学习目标,致使学生负担过重,容易产生挫折心理,消极抵抗。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能力准确定位小学生的奋斗目标,适时调整奋斗目标,这样才不致于让学生长期生活在挫折心理的阴影中,让他们在每一次目标实现后都有成就感,如此方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确地面对挫折。

3.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小学生遇到挫折后最怕的就是缺乏信心而逃避困难,回避挫折。因此,要经常教导孩子,他们并不比别人差,他们完全有能力去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老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小学生,一是不要讽刺他们,让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是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信心和决心面对挫折。家长应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交流、玩耍,以便于帮助孩子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要舍得让孩子受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困难中得以历练,提升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信心面对挫折。

总之,小学生意志力薄弱,又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挫折显得手足无措,从而会消磨他们的耐心,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配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消极的挫折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意识 下一篇:教育与爱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