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数学规律的合理方法

时间:2022-06-18 11:33:18

掌握数学规律的合理方法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数学的表面现象,理解其内在的规律,采用合理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规律,打造出充满智慧的课堂。

[关键词]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83-01

在小学数学中,数学规律属于客观性较强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去发现规律,教师再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活用对比,把握数学规律联系

对于存在的数学规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从规律产生的背景、适用的条件等各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找到规律。

如,教学“分米和毫米换算”时,可以借助于学生已经对米和厘米之间换算很熟悉的事实,利用数字之间的换算关系,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的相关含义以及规律。具体的教学示意图如下所示:

通过这个梯形图,学生不仅对长度单位的换算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和感受,同时,数字换算之间的对比,将整个十进制相关的换算联系在了一起,学生在大X中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上述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对数学规律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需要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

二、合理归纳,发现数学规律

数学语言有着非常独特的地方,包含符号、公式、算法、概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抽象的方法进行合理解释,帮助学生对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教学“和奇偶性”时,教师可以先用测试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习题的计算中:

(1)1+2= 2+3= 3+4= 5+2= 6+5= 4+3= 4+5=

(2)4+2= 2+6=8+4= 2+2= 4+6= 2+8= 6+8=

(3)1+5= 1+3=3+5= 3+7= 5+7= 7+9= 1+7=

第(1)组的计算结果都是奇数,第(2)组的计算结果都是偶数。再让学生分别观察两组算式中的相加的两个数的特点以及加数对结果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给出规律: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通过相关计算,有意将不同特点的算式分类,学生计算之后就会发现其中有规律,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将规律提炼出来。

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计算实例以及对应的总结就能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适当剖析,探寻数学规律本质

在关于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对运算规律的原理往往不加解释就直接给出,这让学生深感困惑。其实,多数情况下,数学规律都是为了优化计算或便于解决问题而制定的。

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如果只是硬性地进行规律说明,学生肯定不容易理解,而通过一定的例子对规律进行剖析,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例如:

3×5+3×4=3×(5+4)

3×5=5+5+5

3×4=4+4+4

3×5+3×4=5+5+5+4+4+4=(5+4)+(5+4)+(5+4)=3×(5+4)

显然,运用乘法结合律计算这些式子肯定更加简单。在对其本质进行剖析之后,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加法交换律和乘法运算的定义,就能很好解释乘法结合律的本质。

教师在讲解数学规律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剖析,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本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数学规律,只有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才能更好地领会规律中的内涵,从而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规律。

综上所述,数学中有很多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理性地看待教材中的规律,通过对数学中的规律进行讲解和分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童 夏)

上一篇:针灸理疗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 下一篇:护理干预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