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探讨

时间:2022-06-18 11:31:34

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对地下室混凝土开裂的类型和产生原因 ,提出各种处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混凝土裂缝 配合比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cracking of the basement of the types and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all kinds of processing 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basement mixing concrete cracks

中图分类号: 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工程建设规模迅猛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普遍,结构形式日趋大型化,复杂化,质量要求日趋严格。但于此同时,地下室底板及侧墙等构件的裂缝问题屡见不鲜,文中通过对地下室结构特点的简要分析,介绍目前工程界主要的裂缝控制措施。

2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产生原因

混凝土的裂缝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硬化前裂缝、硬化过程裂缝和完全硬化后裂缝。按引起裂缝产生的原因把混凝土裂缝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由第一类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包括按照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荷载裂缝” ,以及由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荷载次应力裂缝” ,二者通称为结构性裂缝、受力裂缝。

第二大类, 由第二类荷载即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包括温度、湿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也称非结构性裂缝。

这两类裂缝的区别是:前者从外荷载的作用、结构内力的形成,直至裂缝的出现与扩展,似乎都在同一时间瞬时发生并一次完成,是个“一次”过程。而变形荷载的作用,从环境的变化,变形的产生,到约束应力的形成,裂缝的出现与扩展都不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完成的,它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之为“传递过程”,是一个多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裂缝的产生表现为“时间过程” ,呈现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特点。地下室混凝土裂缝主要原因是由变形变化引起的,也即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引起的。

3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技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3.1 设计方面

①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 的关系。混凝土结构在硬化和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收缩、变形,从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如果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则内应力为零,也就不可能产生裂缝。若结构处于约束状态下,首先要求是应有足够的变形余地,如果结构满足此要求,则不产生约束应力。如不满足此要求,则必然会产生约束应力,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导致混凝土开裂。因此,对于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用“抗”的办法来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与放”相结合的办法,在结构选择方面和材料选择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采用“抗与放”结合、或以“抗” 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②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避免因尺寸效应而带来的应力集中。如因结构或造型方面原因等而不得已时,应充分考虑采用加强措施,避免结构因此而产生裂缝。

③ 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我们知道,普通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下永远呈收缩趋势,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利用膨胀剂的膨胀性能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因收缩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④ 重视构造钢筋的配置。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严禁对构造钢筋的随意抽撤,特别是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以避免此类裂缝的产生。

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设计中应尽量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60天)。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积极采用各类混凝土掺合料。

3.2 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① 根据结构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应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②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要小。

③ 优化配合比设计,为降低水化热,应适当提高粉煤灰掺加量,可以明显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谨慎使用掺有微膨胀剂的外加剂。

3.3 现场施工操作方面

① 浇捣工作:

浇捣时,振捣棒要求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对减少混凝土裂缝有利

②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新浇混凝土强度极低,必须采取一定的养护制度,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

③ 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

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利用浇水保温措施,覆盖塑料薄膜、温麻袋等进行隔绝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④ 避开暴雨和高温季节施工。

材料级配、结构约束、结构配筋、施工工艺、养护条件以及环境温湿度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都影响结构约束内力及裂缝的出现。地下室混凝土早期开裂,造成结构渗漏、混凝土强度降低、钢筋锈蚀强度降低等一系列质量隐患,影响了地下室结构的耐久性。对混凝土裂缝的看法,我们应报以客观的态度,避免走极端,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控制和修补,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

4裂缝的治理

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适当的控制裂缝措施,可以大大地减少了裂缝的出现。但如果仍有少量裂缝的出现时,我们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对地下室外墙的裂缝,首先沿缝凿“V”形槽,清除槽内杂物,并保持缝面清洁、干燥,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封缝。然后用非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对裂缝处做二布四涂加强处理。

(2)对整个地下室外墙,用非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做一布二涂防水处理。施工前应检查混凝土基面的平整度和表面的洁净情况,对未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基面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防水涂料对基面的要求。施工时要控制好每层防水涂料涂膜的厚度和均匀性,玻纤布应展开平铺,并用干净的滚筒滚压使聚氨酯涂料渗出表面,要求无起皱、脱壳、露白现象。后一层涂料应在前一层涂层表干后方可施工。

(3)基坑回填土。基坑回填土质量对地下室防渗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填质量好,可大大减小水的渗透性并减小地下室外的水压。在工程中,基坑回填土应采用粘土,每层不超过30mm,分层夯实。

5结束语

为防止地下室混凝土出现裂缝,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均应加以重视。从设计方来说,应开展对后浇带及配筋率的研究,尤其是墙板底部构造配筋的设置;从施工方来说,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浇筑、拆模、养护均要制定详细施工方案,以求达到控制地下墙板裂缝的目的。

上一篇:京都新干线启示:嘉兴商业房地产进入“快车道” 下一篇:浅析工程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