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陪护管理在老年临床护理中的实施

时间:2022-06-18 07:35:07

零陪护管理在老年临床护理中的实施

摘要:目的 对零陪护管理在老年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零陪护管理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零陪护管理;老年临床护理;实施

在临床上,零陪护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指患者在没有家属陪护的情况下,由护理人员对其住院过程进行人性化以及综合性的护理。相比传统的护理模式,其能够有效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零陪护管理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7例,女性患者有43例。年龄60岁~90岁,平均年龄为77岁。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零陪护管理进行干预,详细内容如下所示:①护理队伍建设:医院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护理工作岗位进行招聘,并结合求职者的学历、经验、专业等对岗位进行安排。对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工作和考核,考核制度要注重合理公平性,并加强对人员工作的监督和管理。②人员分工:结合患者住院过程中的需求对人员进行安排,病房的床位和护理人员在比例上控制为1:0.5,并开展三班制对患者进行陪护。在日班工作中,主要组织3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高一层次的护理,并对护工的陪护工作进行指导和教育。下设6名护工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组织2名轮班护理人员对主班和治疗班工作进行负责,夜班配置2名护理人员和4名护工。③入院介绍和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说明和介绍零陪护管理模式的内容和作用,并对患者存在的疑惑进行解释,在获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许可后,对入院知情同意书进行签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合并症以及耐受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确定患者的生活自理程度大小。④护理工作制定:对患者完成评估工作后,责任护士需要对护嘱进行书写,并结合患者的评估结果,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规划和制定,并由家属以及患者进行签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交班工作,夜班期间需要加强巡视,满足患者的需求。⑤零陪护病房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需要对无陪护病区进行分级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护理模式以及护理标准,对患者实施宣教,并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减少护理纠纷以及护理事故的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级别主要分为三个: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其中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的合计。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零陪护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主张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代替家属的陪护。老年患者自身自理能力教较差,因此在零陪护护理中更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

同时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护理工作难免存在抗拒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因疾病的摧残,心理防线会降低,对自身的尊严十分在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适当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2]。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采用零陪护管理进行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零陪护管理对老年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袁景馨,魏艳丽,尤丽娜.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管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116-1117.

[2]李惠玲,杨惠花,眭文洁,等.建立"心中有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链[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5.

上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体修复... 下一篇:脑卒中急性期药物治疗中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