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06-18 07:10:46

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教育、培养机构,是人才输出的主力。民办高校是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发展民办高校是实现教育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民办高校在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

一、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设置不科学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课程设置顺序不当。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课程设置顺利不当,为了让学生尽快完成专业课,往往还没有结束基础课程的教学,就开始进入管理会计课程。其二,教学内容重复。当前的管理会计各个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其三,课时不充足。普通高校为确保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一般设置54个学时。而民办高校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大量压缩课程教学课时,将其压缩为48课时。在有限的课时里面,学生对基础理论、方法的学习时间有限,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教学方法较落后。当前民办高校在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有的民办高校甚至还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的方式,忽视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影响了本科人才的培养。

3.实习实践较薄弱。实习实践薄弱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民办高校没有以实践为导向,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难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业务能力。其二,实践课教学课时较少。民办高校管理会计理论课课时较长,实践课课时较短,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考核方式较单一。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考核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闭卷考试仍旧是主要的形式,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成绩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能力提升,不关注平时成绩,对学生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1.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胜任其岗位。民办高校在培养管理会计本科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当前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践中,会计人员处于核心地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才能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此,高校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课程,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丰富学生的理论、文化积淀,使其做一名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兼顾的现代化管理会计人才。

2.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设置前导课程。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设置必要的前导课程,如《会计学原理》等,打牢学生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层次、深度地开设相应课程,循序渐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二,优化教学内容。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存在内容重复、冗余等情况,为此,民办高校应该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优化教学内容,重写规划、编写教材,提高教材自主编著能力,以应对不断发展的课程教学实践。其三,确保管理会计课时。民办高校压缩了管理会计课时,降低了教学效果。为此,民办高校应该加以改善,结合普通高校课时设置,确保管理会计教学课时。

3.更新课程教学方法。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能力、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不良影响。为此,民办高校应该更新、丰富课程教学方法,诸如小组合作法、案例法、探究法、素质拓展法等,并根据条件,对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会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4.加强实习实践管理。加强实习实践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确保实践课程课时。民办高校应该给予实践课程充足的课时,确保其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在一起。其二,自编实训教材、手册。为提高实践实训的专业性,民办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实践实训手册,并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5.改善课程考核方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以封闭卷面考试为主,并且笔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据70%~90%的比重。这样的考核方式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为此,民办高校可以将考核一分为二,一部分为理论考核,与传统卷面考试形式相同,将其在最终考核成绩中的比重调整为60%;另一部分为实践考核,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情况进行评定,这部分考核成绩占最终考核成绩的40%。这样的考核方式及权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对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璐.浅谈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认识[J].品牌,2015(2).

[2]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5).

[3]余绪缨.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财会月刊,2007(22).

作者:朱俊虹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上一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论文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