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放权艺术

时间:2022-06-18 04:40:13

班级管理的放权艺术

一、班级管理正确放权的原则

1. 明确权责,权责一致

放权的前提是明确职责,要让授权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否则就会造成什么都应该管,什么都管不了的现象。要对每个班干部进行明确分工,分工宜细不易粗,使被授权者明确授权事项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被授权者的权力和相应承担的义务及责任。同时,要信任并支持被授权者的工作,凡应由被授权者自己决定的事,不要过多地干预,以使他们能充分地行使权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独立完成任务。

2. 正确认识学生,科学授权

在放权之前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可通过对班级内的同学、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或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情况,逐步认识被授权学生的能力、工作成熟度、所处于的成长阶段等。以便因时、因事、因人、因地、因境确定授权的方法、权限大小、内容等。如果工作重要性较低或工作较为简单,可充分授权;若工作重要或较为复杂,可采用弹性授权的方法,也可根据工作不同,采用实时授权、制约授权等方法。放权之后班主任还应及时将所在学校或班级的总目标进行科学分析、分解,逐级分配给学生,分步完成不同子目标,最后完成总目标。

3. 注重反馈与调节

为保证孩子能及时完成任务,班主任应深谙“放风筝”之道,既要让授权的孩子能自由飞翔,又要有根无形的线牵着他们,做到适度放手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班主任要对孩子的工作进行检查,掌握进展信息,或要求孩子及时进行工作情况反馈,对偏离目标的行为及时引导和纠正。当孩子由于主观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时,给予督促,并由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学生及时更换;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及时收回权力,并予以惩处;而对由客观原因造成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给予适当协助。

二、班级管理正确放权的方式

1. 班级活动放权学生主办

教师主办的活动,往往是说教有余而趣味不足,时间长了学生容易滋生厌烦情绪。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应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组织。班主任要在活动中甘当导演和陪衬,适时给孩子们搭好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活动之前帮孩子选好主持,让他们去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力争在每次活动之后,让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他们在行动上有所改观。

2. 班级事物放权学生管理

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宏观控制、解放时间、开放空间、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跳出“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的圈子,放手让班级干部实施管理,让全班同学参与管理,让学生把“老师要管我”的观念转变成“我要管我”,形成一种“无管而不管”的人人自管的局面。

3. 学生评价放权学生参与

操行评价,是对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品行、成绩及各项活动中的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的评价。其本意是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然而,平时我们学生的操行评语,一般都是学期末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独自拟定,而班主任在写学生评语时难免会根据个人的喜爱、亲疏而有失偏颇。这样,操行评价难免会失真,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正面激励作用。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把评价权下放让学生参与评价。具体分为以下四步:

自我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自己本学期的行为,进行细致地描述,既不夸大也能缩小,让大家能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你。

自我反省。回想本学期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学期中老师和家长对自己都有哪些嘱托和要求,这些嘱托和要求有哪些是自己已经完成的,还有哪些自己尚未完成,思想行为方面自己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自我评判。根据评价标准或他人的评价结果,对自己行为进行优劣评判。在对比中学生不仅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整体形象怎么样,清楚认识到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低劣,还能清楚地感受到比较和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从而激发他们认识并决心改正缺点、错误的“内驱力”。

自我修正。思考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确定奋斗目标,拟定改进计划。

班级管理放权,其实就是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它将帮助学生以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思想言行。它看起来虽然是平淡无奇的,但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它看似轻描淡写,却能够取得“火势猛烈”的“强攻”所无法达成的效果。

上一篇: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