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解读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22-06-18 02:50:01

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解读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就高中化学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解读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表达解决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

学困生即为每个班级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高中化学是高中知识学习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合理的知识教育及心理教育,找出化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改善其学习状态,提高其学习成果是当前至关重要的任务,也是化学教育的关键之一。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解读分析

1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教师为知识灌输者,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传统观念仍然停留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般都将完成教学当做第一要务,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因此多数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从根本上对该科目产生兴趣,学习效率日渐低下。

2 环境的影响和自我认识的偏差

不断优越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成为学困生。此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逐步加快,看待问题已有了独到的自我见解,易被诱惑,主张叛逆,更容易因对自我认识的偏差而缺乏自信,从而形成严重的厌学心理。

3 教学方式呆板单调

讲授及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主要教学模式,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目前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讲授式教学的运用,而忽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匮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二、疏导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 教师要善于微笑和鼓励

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传递期待。上课时多笑一些,使学生感知教师的关爱,从而受到鼓舞。此外,教师的鼓励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之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使学生通过喜欢教师而喜欢上教师所授课程。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师可大胆地采用多媒体及情景教学等方式进行施教,让死板的化学知识活跃在直观的多媒体及适当的情境之中。还可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实验: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该实验考察学生对乙醇及乙酸化学性质及可逆反应的掌握情况。实验中一般采用乙醇过量进行实验,但通过对该实验的有效操作,可使学生明白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怎样分配醇和酸的量才能提高脂的产量,才能使原料更易得到。

实验前,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先较为直观地感受二者反应的过程及现象,并针对考察的知识让学生发起讨论,加深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印象,然后再进入实验。试验中,先在一个试管中加入3 mL的乙醇,边摇边缓慢地加入2 mL浓硫酸及2 mL冰醋酸,再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均匀地加热,经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其中浓硫酸为催化剂。

实验呈现的现象为: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带香味的透明油状液体。

实验结果: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通过实验,学生可在亲身操作的前提下直观地看到乙醇与乙酸发生反应的过程和具体的现象,通过奇妙的化学反应对化学产生兴趣,并结合教师的讲解掌握乙醇及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了解两者在具体中的应用,帮助记忆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及其他相关内容。

试验过后,教师可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适度的目标鼓励,使得学困生找准学习方向和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

3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区分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根据其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次的因材施教。

例如,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分层教学目标为:(1)学困生目标: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2)中等生目标:掌握常见元素原子的外电子排布式。(3)优等生目标:能在清楚各元素电负性及电离能涵义的情况下利用其说出元素的性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相应的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有进步的学困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要本着尊重爱护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施教。化学学习的困难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总体成绩,教师、家长及学校三方要积极合作,改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为学生打造一个适于化学学习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及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世廷。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与教育对策探究[J]。考试(教研),2012(16):113-114

[2]徐静,马志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4):153-156

[3]杨昌鹏。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9):256-256

[成都市温江中学(611130)]

上一篇:初中数学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策...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