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古诗的眼睛

时间:2022-06-18 02:30:09

月:古诗的眼睛

童年的记忆里,始终有一个你――月。

小时候,经常请求妈妈给我讲你的故事,无论嫦娥奔月,还是玉兔捣药,我都百听不厌。深夜里,仰望星空,看着皎洁的你,遐想的思绪漫天飘起:此时嫦娥正在做什么呢?会不会一样地在望着地球?你伴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无助的夜晚。你就像一个知心朋友,总在我伤心苦恼时出现,给我安慰,听我倾诉。

接触古诗,是从你开始的。

那时的我,什么也不懂,只学着大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学识”,却根本不理解诗的含义。但至少,你让我初次尝到了古诗的甜蜜。

后来长大了,也就慢慢懂得欣赏古诗,品味古诗。我发现,古诗就像一杯香茗,在我们口渴难耐的时候,能解燃眉之急;在我们昏昏欲睡的时候,能提神舒心。且尝过之后口有余香,溢漫于唇齿之间,值得细细回味。

粗略地翻过一本《古诗词赏析》,却俨然发现,那么多诗人都为你流连忘返,那么多词人都曾提笔写下你的名字,那么多寂寥哀伤的字眼后面,月,我瞧见了你的影子。

在诗人的笔下,你是朦胧而又苍凉的。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你是诗人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你潇洒地带走了诗人的郁愤。在这中秋月圆之夜,诗人的孤单与无奈涌上心头,既想回到朝廷,为社会作出贡献,又害怕朝中政治现实的黑暗,害怕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实无望,那天上总该是纯洁的吧?然而,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你似乎随着诗人的情感起伏,有了灵性。你在暗示诗人:天下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诗人随你翩翩起舞,心境也豁达了。他感谢有你这样一位朋友,他对着你,向天下人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虽没有真正地看见你,但他酒酣兴发,将满腔的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都化做了力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你似乎是诗人美好的向往。仿佛现实都已不复存在,诗人将烦恼抛弃,忘忧地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尽管前方道路坎坷,诗人也会在你的指引下,坚持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李煜的《相见欢》中,你那一勾残月,勾起诗人的无限遐想。“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你似乎成了寂寞、愁绪的代名词。西楼还在,山河却不在;人还在,曾经的繁华却不在。你那惨淡的光照在诗人身上,萧然笼罩了整个庭院,使得诗人不禁打了个寒战,而后吟道:“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啊,今非昔比,这亡国愁绪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

月啊,那么多的景物之中,为什么他们偏偏选择你?那夕阳,那垂柳,不也携带着一种忧伤吗?

哦,我知道为什么,纵然它们都有哀伤的元素,但只有你,月,只有你能让诗人看见些许希望;只有你能懂他们的心,让他们释怀;只有你,能代表他们所具有的一切高洁的品质;也只有你,即使千年之后,还能让人们共享那一轮美好。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月,你就是古诗的眼睛。

朱老师点评

初看题目,即让人玩赏不已。“月:古诗的眼睛”,多么异想天开的比喻!一下子就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习作以“月”这个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以时间为序,使用第二人称,娓娓叙说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中美好意蕴渐趋浓厚的感悟历程,并以对苏轼、李白、李煜三位作家笔下月之意境的解读加以佐证,材料丰实,却不旁逸斜出,串起了作者自己纷繁的思绪,使得构思严谨。当然,如果将李煜的阐述移至苏轼的之前,则行文逻辑性更强。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那样,中学生应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重视古典文化的积累与品悟,不但能涵养性情,还能靓丽才情,使作文增添几分书卷气。

上一篇:王梦:喜欢沉浸在文字里的丫头 下一篇:《动物老友记》中的动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