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课男女生同班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6-17 10:17:09

高校舞蹈课男女生同班教学的探索

【摘要】大部分高校在招收舞蹈专业学生时没有明确的男女生比例,一般实行男女生同班上课,从舞蹈教学内容着眼,从男女生的身体结构、心理特征等方面分析,对男女生的教学目标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教学要把握好课堂结构,实现分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男女生同班教学 分层教学 性别差异

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化与推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招收艺术类学生。国内三十一所独立设置本科的艺术院校(其中设立舞蹈专业的院校)在招收舞蹈专业学生时,招生计划中都有明确的男女生比例,入校后,也实施男女生分班教学。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院校在招生时,没有明确的男女生计划,新生入学后,一般实行男女生同班上课。

从目前的教学来看,高校的舞蹈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功训练部分(包括身韵),一是民族民间舞部分(包括组合和剧目)。这两部分的教学对男女生的要求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

一、基本功训练部分

从生理解剖的角度来看,男女生身体的各系统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生骨骼重量较轻,骨骼能够承受的压力和拉力较差,但脊柱椎间盘软骨较厚,弹性和韧性较好,柔韧性较高;骨骼肌体积比男生小,肌肉力量比男生差;女生由于腰部较长,盆骨较宽大,体型特点使身体重心相对较低,这对于掌握平衡和稳定较为有利,但对于要求高速的动作和跳跃相对不利。因而在教学中,基本功训练部分应根据性别差异,有不同的设计。

对于力量和素质的基础训练,男女生有很多一致性,如:下肢力量训练,其中擦地、踢腿、蹲等练习,对男女生的训练要求基本是一致的;但根据男女生的差异,在柔韧性的训练方面,对女生的要求较男生要高,静态与动态的拉伸力度要大些;而在弹跳力和身体爆发力的训练上,对男生的强度要远大于女生。

在技巧教学中,男女生有许多相同之处。跳的技巧:射雁跳、分腿跳、大跳等;转的技巧:原地转、平转等;翻身类:踏步翻身等;控制类:探海等。但有些技巧男女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如:男生技巧中的赞步跳、扫堂探海转、大蹦子、旋子、飞脚等,女生极少做;而女生技巧中的小蹦子、探海翻身、紫金冠跳等,男生也极少做。

以上男女生在教学中内容相同部分,为男女生同班教学奠定了基础,而对于男女生差异比较大的素质训练及技巧的教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分层教学的能力。这一般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动作相同,动作的训练幅度和要求也基本一致,以原地转为例,男女生都要求在半脚尖上重心直立,留头甩头,教学差异不大,较容易组织;二是动作相同,但动作的训练幅度和要求不同,以训练弹跳素质为例,男生的教学内容从数量和强度上都要多于女生;三是动作不同,训练方式和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从教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翻身类技巧为例,女生在进行小蹦子的训练时,男生就相应进行大蹦子的训练,关于技巧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分层讲解和训练,教学差异较大,要适时把握好课堂结构和感觉。

二、民间舞教学部分

在民间舞教学部分,大多数学校进行的教学内容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秧歌、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

笔者将以上教学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动作形态和气韵上虽有男女班的差异,但动作程式较为一致,如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一类是从动作程式、形态、气韵等方面男女生差异都较大的部分,如山东秧歌中,女生常做的胶州秧歌、海阳秧歌与男生常做的鼓子秧歌差异就比较大,安徽花鼓灯中男女生的差异也比较大。

基于以上所述情况,在教材选用上,尽量多选用男、女生差异较小、特点较为一致的教材,在教学中,要分别强调在动作审美和性格上男女生的差异。如:东北秧歌教学中,同是顿步训练,对男生要求要体现出洒脱、豪放的阳刚个性,动作相对要大气、夸张、倔强,腰部动律以横拧为主,动作重视“点”要到位;对女生则要求“俏”与“艮”,重视动作的美感,“以情带动”,腰部动律除横拧外,应多加入划圆动律,注意动作“点”于“点”之间连接的“线”,强化“韵”的到位。由于舞蹈学科女教师较多,所以尤其注意引导男生建立男性意识和男性审美,要多借助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区分动作的性别差异。

如果教学中遇到男女生差异较大的内容(如山东秧歌),就要采取复式教学,课堂上注意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另外,亦可有意设计男生学习一些女班的教材,女生也要学习一些男班的教材,为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遇到异性教学个体时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高校舞蹈课男女生同班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多思考,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并不断提高从教素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熊家泰,《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2]温柔,《舞蹈生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3]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艺术系)

上一篇:动于衷而形于外 下一篇:高职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