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17 08:18:49

大学生就业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风险的三大种类入手,从政府和社会角度与就业者本身两大角度分析了就业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又从政府和社会与就业者两个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规避和防范之策。

关键词:就业风险 信用信息体系 多元就业观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机遇常常伴风险而生。对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风险更是不可避免,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扫荡全球之际,就业风险更是一个无法摆脱的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风险的种类

(一) 失业风险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失业风险是就业风险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类风险。目前国内就业市场劳动力资源结构性过剩,国际国内各行业间竞争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渐趋饱和,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企业大规模裁员,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不乐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却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是继农民工之后的第二大失业人群。失业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零收入、甚至负收入,尤其是毕业生失业后无失业保障金更让这些大学生的处境雪上加霜。

(二)待业风险

由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逐年上升的大学生失业率,让很多大学生产生了逃避心态。他们大多对残酷的就业现实采取观望态度,部分大学生为了避免本年的就业高峰期,毕业后选择了待业;还有部分大学生干脆不去找工作,一毕业就待业。他们试图通过一时的避让来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而现实情况是,就业机会转瞬即逝,待业不但不能化解就业风险,而且面临新的就业风险。

二、大学生就业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与社会原因

1.经济环境不稳定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晴雨表,它的变化状况取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果一个国家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安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便呈现良性循环,毕业生供求稳定;如果一个国家宏观环境失调,经济滑坡,当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会立刻恶化。

2.劳动力资源结构性过剩

我国劳动力资源从总量格局上看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供给过剩,高素质的人才短缺与低素质的劳动力过剩并存造成“岗位短缺”和“岗位空缺”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使得我国城市就业市场上呈现出一种“就业难,招工也难”,“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复杂局面。同时,从人才结构来看,存在着人才年龄结构断层、高中级人才断层、专业知识结构断层等矛盾。由于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根源于我国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因此它必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

3.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大学生失业之后缺乏社会救助与相关的社会保障,这对大学生的再发展和再就业是一大阻碍。社会信用信息体制的构建是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信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于规避就业风险也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4.培训模式滞后

自教育部将招生权利下放给部分高校以来,部分高校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片面扩招,封闭办学,根据“社会需求方法”、“人力需求方法”和“技能需求方法”来预测教育需求却往往忽略了市场的专业需求,致使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诸多弊端。

(二)就业者本身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

毕业生的择业时间一般集中在临毕业的半年内,如果在既定的时间内找不到工作,毕业生七月份毕业就要面临待业或者失业的风险。在有限的时间内,即使他们找到工作,也难以令人满意。由于用人单位披露信息不足,高校信息服务跟不上,导致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确实是妨碍就业的一大原因。

2.工作期望过高

当前,大学生已不再是稀有人才资源。但是他们对于工作仍具有较高的期望,这往往造成高校毕业生择业错位,使得整个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失业。适当降低工作期望,也是争取就业机会的一大出路。

3.素质有限

由于高校教育模式的僵化,很多大学生们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却缺乏必备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大学生就业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一)政府与社会角度

1.提供相对和谐的经济环境

和谐的经济环境是保证就业和谐的前提。经济和谐,意味着经济稳步发展。为了保证和谐的就业形势,尽量防范和规避就业风险,国家和政府应该要积极采取措施,从各方面改善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从而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

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就业风险不可忽视,对于此种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进行防范和规避,与政府及专业组织进行合作,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多种服务,实现社会各方利益的协调互动,消除信息不对称。

3.加强高校就业指导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大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实现“全程化”、“全员化”。入校前,学校应广泛的就专业特点进行宣讲;在校期间,学校应为大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平台,允许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整所学专业,并且为其个性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毕业时,学校更要为毕业生们及时提供用人单位的岗位空缺信息,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详细情况,为毕业生作好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二)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

1.掌握市场供求信息

当前的市场,是信息的市场。信息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毕业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就必须及时关注、了解及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强化自己的相关能力。

2.树立多元就业观

多元就业观是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中的综合反映。就业观正确与否将会导致个体就业风险的大小。就业观正确,就业风险往往就小。

3.找准职业定位

每个大学生都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在此过程中,职业预期直接决定着职业定位,而职业定位的高低远近则直接关系到就业的成败。准确的职业定位,可以大大缩短就业者寻访职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同时,有目的的行动,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个人就业风险。大学毕业生们可以零时打工,边打工、边找工作,这样一个三全其美的策略,即能缓和个人经济危机,又能增加工作经验,还能对自己的能力和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武向荣.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与职业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2] 柳清秀,杨静.多元就业观是高校指导学生规避就业风险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156).

[3] 马宁,陈立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J].河北学刊.2005(11).

[4] 马永霞,翟小会.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风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陈晓峰.就业风险与风险就业[J].人才开发.就业论坛.维普资讯 www.省略.2003(4).

[6] 吉宏.刘静.世纪初中国就业的难点和对策[J].山西对策.2002(5).

上一篇:振冲碎石桩结合水泥注浆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后勤产业愿景与商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