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17 07:31:17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有效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效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撇开流利阅读的技能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那就只能使学生变得迟钝。”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作为一门艺术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必不可少,但真正的源泉来自于课外。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阅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认识:

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

有效进行拓展阅读的前提是让学生感兴趣。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就尤为重要,拓展阅读材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课内文章主题相近的、能让学生读懂的文章,教师要适时给予阅读指导。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快乐的夏天”,本单元有五篇关于夏天的文章:《古诗两首》《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在学完这几篇文章后,笔者帮孩子们选择了同一主题的四篇文章:《荷塘晚会》《夏天的雨》《夏天在哪里》《夏夜多美》。这几篇文章与课内阅读文章相比,内容相近,写法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孩子们可以对比读,从文本内部的阅读拓展到文本外部,学生的学习从较被动转化为较主动,认知从较单一、浅显提升为较系统、深刻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与课内、课外它们的同类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地准确把握住它们的本质特征,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运用,由点到线、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方法体系,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将薄书读厚的效果,真正体现“用教材教”“用课文学语文”。

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

拓展阅读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合理利用时间。

课前阅读,了解、感知课文 课前让孩子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者写作背景等,能让孩子们对所学的课文有初步的认识,甚至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让学生提前了解作者季羡林在德国生活过11年的经历,能让学生们更好、更准确地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

课中阅读,以文代文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与教材的局限,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在教学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选取为汶川地震而作的《生死不离》,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选用故事或话语作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

课后阅读,课内带到课外 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学完课本内容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在学完文本后,可以开展主题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课外知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走遍千山万水”,学习完本单元《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几篇课文后,可以选择《漓江游》《巫峡赏雾》《三峡之秋》《黄果树瀑布》《烟台的海》等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再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带着学生走近鲁迅;学习《猫》时,带着学生走近老舍先生;学习《慈母情深》时,带学生走近梁晓声……

让课外阅读根植于课本,既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拓与创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拓展阅读的能力。

例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作为主导者踊跃参加,可以将所读内容进行生动复述、演讲,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话剧或小品进行表演,教师则从旁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拓展其阅读能力,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拓展阅读的热情,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薇.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2] 王晓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当今语文考试改革中的测试框架建构 下一篇: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