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时间:2022-06-17 05:53:14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小麦后期病虫草害主要有吸浆虫、蚜虫、红蜘蛛、麦叶蜂、地下害虫、根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麦田杂草。

一、小麦吸浆虫防治

小麦吸浆虫分蛹期防治和成虫扫残两个过程,以蛹期防治为重点,成虫扫残为辅。蛹期防治适期在4月20日前后2-3天,利用陶土的方法密切关注吸浆虫是否上升到地表,如上升到地表0-20厘米处,应采取撒毒土的方法,亩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或20%毒死蜱粉剂900克,加细土25-30公斤配成毒土,无露水时均匀撒施麦田。成虫期防治在抽穗至扬花前,一般年份在5月1日前后,选用4.5%高效氯氢菊酯1500倍液或10%蚜必杀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小麦蚜虫的防治

麦蚜是常发虫害,一年发生10余代,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下,最为适宜,也就是中温低湿麦蚜猖獗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

1.防治指标。抽穗期百株平均蚜量500~800头,麦田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200∶1时(指麦蚜超过200头)即应进行防治。

2.生物防治。选用对天敌具有保护作用的药剂,如选用0.2%苦参碱(克蚜素)水剂400倍液,或杀蚜霉素(孢子含量200万个/ml)250倍液、50%辟蚜雾(抗蚜威)1500倍液喷雾。同时,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蜘蛛等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毒死蜱乳油、或3%啶虫脒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70%吡虫啉3000倍液,或50%杀螟松(硫代磷酸酯)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 或用50%毒死蜱乳油、3%啶虫脒2000倍喷雾。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在5月10日前喷施效果好,最好与低毒有机磷药剂合理半量复配喷施,可保持10天的药效期。以上药剂相互复配使用更好。

三、小麦白粉病

是小麦常发病害,目前没有免疫品种,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一般高水肥、高密度田往往发生重。

防治方法

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当小麦白粉病病株率3~5%时,或小麦抽穗期病叶率达10%以上时,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倍夜,或25%戊唑醇3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麦蜘蛛的防治,

麦蜘蛛俗称火龙,是小麦返青期-拔节期的主要害虫,多集中在小麦基部吸取汁液,使被害叶片呈现黄白色小斑点,被害植株矮小,发育不良,严重者干枯死亡。在天气干旱、麦田相对湿度较低时,适宜麦蜘蛛的繁殖危害。

麦蜘蛛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麦田及时浇水施肥,增强小麦长势,增加田间湿度,使田间小气候不适宜麦蜘蛛生长。

2、化学防治:①亩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防治。②与叶面肥和多菌灵800倍液混合喷雾,增强小麦长势、兼治纹枯病。

五、麦叶蜂的防治

麦叶蜂主要危害小麦,其幼虫咬食麦叶,从叶边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麦叶顶端好似推子推过,或把全叶吃光,导致小麦减产。当麦田每平方米有虫20头时进行防治。此时正是麦叶蜂的防治适期。应及时防治,避免造成危害。其防治措施如下:

1、亩用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20克多菌灵40克混合喷雾可兼治小麦纹枯病。

2、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亩用药液25公斤,。

注意事项:防治时间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药液要喷匀打透,提高防治效果。

六、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病害,扬花期遇雨或连续阴天则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流行。一般在灌浆期显示症状,半截麦穗干枯死亡,呈现枯白穗。因此抽穗-扬花期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

防治方法:

(1)在小麦初花-盛花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60公斤喷雾,预防病害发生。如扬花期连续阴雨,应在降雨后再连喷1-2遍。

(2)也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兼防白粉病、锈病,起到“一喷多防”效果。

(3)与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混合喷雾,兼治小麦吸浆虫成虫。

七、麦田杂草的防治

麦田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

除治方法

1、农业措施。中耕锄划人工拔除,春季锄划麦田能增加地温,促进小麦返青。

2、化学防治。亩用10%苯磺隆粉剂10克或亩用15%的噻磺隆粉剂15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为促使壮苗早发,可加入叶面肥混合喷雾,起到补肥作用,对于有效分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注意事项:

1、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喷雾,以免雾滴飘移到菠菜等敏感阔叶作物上,造成药害。

2、施药应在小麦拔节前结束,此时防除效果好,也有利于麦苗的健壮生长。

七、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

近年来小麦地下害虫呈越来越严重发生态势,从近几年春季返青麦田死苗调查,近一半的死苗是由于地下害虫的为害造成,农户往往在冬小麦返青浇水几日后发现小麦萎蔫死苗现象 。麦田主要地下害虫种类是金针虫、蛴螬、蝼蛄,以金针虫为主。

防治方法

1、撒毒土: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撒施,施药后立即浇水,可以有效地防治金针虫,兼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1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撒施,施药后立即浇水,可以有效地防治蛴螬、蝼蛄;

2、药剂灌根:48%的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将喷雾器喷头去掉,对准麦株茎基部喷灌,可有效防治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八、锈病(条锈、叶锈、杆锈)的防治

对3种锈病症状简单区别方法是: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褐斑。

药剂防治(关键):①拌种:用种子重量0.2%戊唑醇(金海、立克秀)拌种,或3%苯醚甲环唑 250~300ml对水500ml、或2.5%咯菌腈100~200 ml,对水500ml,拌麦种50公斤。以上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也可用种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80g 拌麦种50公斤,要严格掌握适宜的剂量,防止药害发生;②喷药: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锈特(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普治与挑治相结合。特别是条锈病,要“见一点治一片,见一片治一面”,坚决控制蔓延。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喷施

九、根腐病

1、发生与分布:主要是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感病种子胚局部或全部变褐色形成“黑胚粒”。种子表面也产生梭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各地均有发生。一般过早或过晚播种、田间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地下害虫危害,旱茬、瘠薄田,或遭受不良环境影响,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该病。麦苗受冻易诱发病;抽穗后遇高温多雨或多雾天气导致叶片早枯;开花期以后遇持续高温多湿天气穗腐重,种子感病率高。根腐病往往和纹枯病、叶枯病等交织发生,加重对小麦的危害。有些发病田块可造成减产20%~30%,甚至更高。

2、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参照“锈病药剂拌种”技术。或用种子重量0.2%的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用井冈霉素等拌种。(2)喷药防治: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治疗。发病初期,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5%井冈霉素水剂 10克 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或者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亩用烯唑醇等高效杀菌剂50毫升+叶面肥(迦姆5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多福合剂 100克 加水喷雾,也可选用敌力脱(丙环唑 ),或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烯唑醇半量复配喷雾防治,控制叶部病害发展或防止黑胚粒形成。

上一篇:关于保障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探讨 下一篇:赛汉作业区单井计量现状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