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课堂上的能工巧匠

时间:2022-06-17 05:41:23

做课堂上的能工巧匠

摘 要: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并非只局限于课堂,尤其是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数学知识,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数学课堂上如果仅仅只有数学知识的讲解是不够的。这样的课堂只有知识没有智慧。所以教师要不断增加课堂的厚度。

关键词:生活实践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19-01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广大的一线教师在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和超越中,也正从传授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积淀数学素养的引领者。下面以《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来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1 巧给学生“找麻烦”――加大思考的幅度

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并非只局限于课堂,尤其是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数学知识,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再采取平铺直叙、浅淡无味的教学设计,学生就会停止思考的脚步,静坐观望。怎样才能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实质性的发展,怎样才能加大思考的幅度呢?本节课是这样设计开课部分的:教师手中那一张正方形卡纸,并告诉学生要用这张神奇的卡纸变图形魔术。首先请学生思考怎样能折出四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立即参与思考,并很快得出结果。教师随机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引出本科内容。教师没有简单、只流于形式地提问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老师的“麻烦”中巧妙的引出新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奋点。

2 巧为学生“摔跟头”――增加课堂的厚度

数学教师的课堂上如果仅仅只有数学的味道是不够的。这样的课堂只有知识没有智慧。所以教师要不断增加课堂的厚度。比如:本课有一环节,教师手里准备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本课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操作来猜猜是什么图形。首先,教师从信封中准备拉出一个“圆”,在教师缓缓拉动下,在露出一部分后,学生马上脱口而出“圆”。第一次猜测获得成功,大家信心倍增。第二次教师准备斜着拉出一个“正方形”,在慢慢露出一小部分后,大家由于刚才的成功,脱口而出:“三角形。”教师没有马上做出判断,而是慢慢拉出整个图形,大家一看,回答失误。此时的学生在成功的惯性下,不假思索的考虑问题,结果“摔跤”。于是教师是适机教育学生,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不能只看一部分或只是表面,要完整客观的观察后在下结论。接着进行第三次猜测,当老师拉出的长方形只露出一部分时,学生基于刚才的经验,很多学生回答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巩固了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厚重了课堂的分量。看来学生在“摔完跟头”再爬起后,真的会站得更牢,走得更稳了。

3 巧使学生“翘脚够”――提升自我价值的认知度

学生的能力往往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有的教师不想或不敢在课堂上出示难题,怕遭遇尴尬,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这样的“保险课堂”会使一部分尖子生进行着毫无意义的低效劳动,会使中等生懒得寻求更高的目标。所以请相信学生,并给予他们施展的本领和空间。比如:本课的练习部分,设计了一道有一定思维难度的数图形题。教师本着“不努力达不到,跷跷脚够得着”的原则设计此题。学生在解决完问题后,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潜力,提升了自我价值的认知度。课堂就是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回旋空间,学生的智能才会在这个空间得到应有的发展。

4 巧送学生“真心话――诠释教师的风度

一提到数学课,不免让人想起单调的符号、枯燥的数字。然而现代的数学教师正用自己的底蕴和知性,化数字、符号于灵动,演绎出别样的风采。本课教师就是以人文、睿智的结尾弹奏出余音缭绕的最强音:同学们,你们看,“长方形”它提醒着我们人有长处和不足,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你们听,“正方形”用方方正正告诉我们,我们学技能要全面发展,学做人要堂堂正正。你们牢记“三角形”用稳固鞭策我们,要有扎实的学习本领才会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圆”在预祝着我们用勤奋为自己的学业画上一个圆满的未来。

一番话润进了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中。笔者想这正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教育人格的一种诠释。

上一篇:浅析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下一篇:“生活教育”理论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