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法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课堂

时间:2022-04-07 07:47:52

关注学法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课堂

摘 要:学生不是死板的接收机器和誊写工具,而是有灵性的生命体,任课教师在变化万千的课堂上洒下知识的种子,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思维与认知特点,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构建能力展示的平台,通过动态生成的观念创设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收获到思想的启迪,处理问题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将真正意义上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进而让课堂教学呈现出更多的灵性与生命力。

关键词: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 动态生成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99-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动态生成”,这一观念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用动态生成观念,从生命的高度看待课堂教学。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任课教师的主导因素太强,整个课堂完全是按教师的观念进行,学生缺乏自我思考的空间,没有将学生的“灵性”激发出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没有高昂的热情,从长远的角度看,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所以让教育活动过程焕发生机,充满活力势在必行。

1 课前精心预设,孕育动态生成

1.1 潜心研读,精准把握教材

通常教材都是普遍性强于针对性,所以并不是教材里面的所有知识都适合全部学生[1]。任课教师需要认真对大纲进行解读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创设时,需要在深层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完成教材的重组或改编,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形成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载体。

比如在“比例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一个长度为150m,宽度为90m的长方形操场的平面图画在自己练习本上,这时,所有的学生肯定非常茫然,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任课教师继续问道:“可以按照原始的长度进行勾画吗?”学生会进行思考,如果不能按照原始的长度进行绘画,那么只好想办法进行缩小。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绘图要求:个人单独完成绘图作业;确定出图上的长和宽;将图上的长与宽标记出来。当学生完成绘图作业时,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去学。

1.2 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完成互动的形式,学生在之前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原有的能力水平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必定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所以,多与学生进行接触,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是进行科学预设的重要基础。

动态生成的实质是进行教学时适当利用与随机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2]。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重点工作,不仅要进行教学资源的筛选与开发,还要指导学生依靠各种途径找到自身所需要的资料,进而完成优化预设,获得生成。例如在进行“角的认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事先让学生利用身边可用的材料做成直角。我们可以预设学生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完成直角的制作:画、拼、剪等等,这些方法都有可能出现。如果仅仅只是采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完成任务,毫无疑问,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所以,任课教师要提供样式丰富的材料,如水彩笔、剪刀、游戏棒、三角尺、不规则的纸等等。通过课堂实践发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越强,能为学生个性化操作提供的空间就越大,课堂上五彩斑斓,让教师意想不到,耳目一新。

2 课堂不拘预设,实现动态生成

2.1 创设民主活跃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民主自由,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是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勤思善学的催化剂。任课教师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怀着童心与爱心,关怀、爱护、信任每一个学生,将学生身上的“亮点”充分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还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学会彼此有爱,互帮互助,增强交流与协助,进而努力构建出一个开放自由、气氛热烈的课堂环境,将学生美好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信心百倍、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中去。

2.2 巧用教学机智驾驭课堂

所谓教学机智,指的就是任课教师依靠自身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果断的决策对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处置与快速的反应,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思维“激活”、“打开”,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巧用“先知先觉”资源,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

任课教师列出算式:1/3+1/4。

教师问道:“在这个算式中,两个相加的数分母不相同,应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习工具,动手折一下、分一下、拼一下,看看你们是否可以找到计算方法。”

学生1:“老师,这道题不用折,也不会拼,只需要将它们的分母化为一致就可以了。”

学生2:“是的老师,先进行通分,再相加就行了。”

这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依旧一脸茫然,任课教师犹豫不决,课堂尴尬的停住了。这样的案例,可以引发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不同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提前学习,因此对某些知识有“先知先觉”的本领;一部分学生喜欢在课堂上思考,因此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生成更多的知识;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是“后知后觉”的状态,只有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点拨才知晓。因此课程到这个时候,任课教师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他们的“先知先觉”,执果索因:先让这学生1和学生2到讲台上进行板书,同时说明计算过程,随后让其他学生把他们的计算方法当作一种猜想,通过自己动手折、拼、分,对他们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最后通过自身的计算,对方法进行理解和加深。

3 结语

课堂不是任课教师表演的舞台,教案不是表演的剧本,学生更不是表演的道具,动态生成的课堂可以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使得课程资源即时生成,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进而让整个课堂呈现出更多生命的灵性,展现出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盛亚娟.妙用动态生成,打造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苑教育,2015(04):48.

[2] 靳转平.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构建动态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02):34.

上一篇: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 下一篇:浅析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