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保护套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7 05:05:55

切口保护套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切口保护套的应用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2014年9月~12月份收治的 17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 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 例(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有8 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切口保护套;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incision protector. Methods 170 patients after epigastrium surgery from Sept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chosen. 95 patients were used incision protector in the surgery (observation group)when the other 75 patients were not(control group) . Results There are 3 patients who suffered with fat lique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 There are 8 patients who suffered with fat liquefa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Incision protector;Fat liquefaction;Prevention

脂肪液化是指手术切口处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过程中细胞破裂后脂滴流出,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细胞反应,属于无菌性炎症反应[1]。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已知的常见的病因有:①肥胖者腹部脂肪层厚,血供较差,切开脂肪组织后局部血运进一步被破坏,组织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差。皮下脂肪层越厚,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越高,皮下脂肪超过3 cm以上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就会明显增加[2]。②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本身微循环小血管已经发生病变,组织血供较差,再加上手术创伤,导致脂肪组织血供更差,易发生脂肪液化。③术中高频电刀使用不规范,过度使用电凝模式灼烧脂肪组织内的出血点。④切口过小或切口位置不当,为暴露术野大幅度牵拉挤压脂肪组织,使之缺血、坏死;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脂肪组织脱水。⑤术中钳夹大块脂肪组织结扎止血。⑥缝合时方法不正确,皮下留有死腔,其内留有积血、积液或打结过松使脂肪组织间留有空隙,渗液易积存,另外打结过紧时或缝皮时针距过小易使皮下组织血供障碍,易发生脂肪液化[3]。切口一旦脂肪液化,术后切口感染几率相应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会相应延长,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医务工作者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我科自去年9月份开始在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本意为预防切口感染,但在术后观察到切口脂肪液化率有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4年9月~12月共进行上腹部开腹手术170例。其中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 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 例(对照组),仅在术中给予治疗巾常规护皮。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下脂肪厚度、切口大小、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判断标准 目前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所以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参考以下标准[4]:①大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大部分患者切口有较多渗出,无其他自觉症状;部分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掖,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切口外观无明显异常,但患者诉切口疼痛,重新撑开已愈合切口后可见有较多渗出或穿刺抽出黄色液体或彩超检查探及皮下有积液;②切口愈合不良,按压切口可感知皮下空虚感,挤压切口时可见渗液中游离的脂肪颗粒;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切口渗出液多为清亮,其内漂浮有脂肪滴或因混有血液而呈淡红色;④患者血常规结果正常,无发热等感染征象,切口敷料培养无细菌生长。

1.3方法 对于液化患者均加强换药,拆除液化切口处缝线,撑开液化处切口皮肤,放置引流条,辅以红光治疗等,对于渗出较少者给予疮疡灵散等辅助治疗。所有切口液化患者均在术后20~30 d切口愈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液化发生率为3.2%,对照组有8例发生脂肪液化,液化发生率为10.7%,算得P=0.049

3 讨论

近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手术患者中肥胖患者及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高龄人群逐渐增多,再加上术中电刀的广泛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那么,针对以上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术前、术中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①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可采取措施积极控制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补充白蛋白,尽量在理想范围内择期行手术治疗。而在我们搜集病例过程中也发现,观察组及对照组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一点可以和上述观点相互印证。②术中合理使用高频电刀,尽量使用电刀的电切模式,尽量少用电刀的电凝模式,同时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另外还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5];对于皮下出血点尽量采用压迫止血的方式,电凝止血时灼点尽可能准而小,不在钳夹组织较多的血管钳上长时间电凝而造成大块组织坏死[6];③以湿纱条或切口保护套保护切口,避免对脂肪组织造成摩擦,手术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或暴力牵拉皮下脂肪组织;④切口皮下缝合前可以大量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冲洗切口内已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缝合切口时应理清层次,不留死腔,打结时切口缝线松紧度适中以切口对拢为原则,过松或过紧都会影响皮下脂肪血供;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脂肪组织暴露时间[7]。⑤必要时可于术中放置皮下引流条,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次日拔出皮下引流条。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这与朱细平[8]、龙生[9]等人的皮下引流管效果研究的结果相似,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可有效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对于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切口保护套本身对切口有一定的撑开作用,可有效减少对脂肪组织的牵拉次数,同时还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拉钩等手术器械对脂肪组织的摩擦;②切口保护套可使整个切口受力比较均匀,可有效避免局部过度牵拉情况的出现;③切口保护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脂肪组织水分丢失,减轻脂肪组织脱水情况。

但是从本次研究来看,即使术中应用了切口保护套,仍有切口脂肪液化情况出现,所以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单从某一方面入手是不行的,应该多管齐下,术前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将血糖、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术中规范操作,合理应用电刀,避免过度牵拉脂肪组织等。同时还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如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手术完成后可在皮下放置血浆引流条或负压引流管,或者对目前现有的切口保护套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在制作切口保护套的材料中添加辅助药物或离子,进一步减少切口感染和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而切口一旦发生液化,应积极给予换药,切口渗出较多者可1~2次/d,尽量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对于切口渗出较多或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红光治疗以缓解症状;切口渗出减少时可辅以中药制剂[10]等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周智慧.引起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4):193.

[2]罗芳.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23.

[3]张允申,刘海红,龚旭初,等.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防治[J].医学信息,2013,26(11):184.

[4]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5]姜华.切口脂肪液化96 例诊治及预防[J].医学信息,2015,28(30):289.

[6]杨军.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6例诊治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2):178-179.

[7]章琏,方国恩,王嘉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7):720.

[8]朱细平.皮下血浆引流管防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10):809-811.

[9]龙生,彭艺.自制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173-175.

[10]陆继梅.中药包外敷联合微波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不愈57例[J].中国药业,2015,24(8):116-117.

上一篇: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下一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分子亚型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