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能壮阳股市?

时间:2022-06-17 03:54:41

基建投资能壮阳股市?

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多个地方城市政府推出了总额多达7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建设计划。今年9月,发改委两日内密集批复60个基建项目的消息,让久跌的A股市场为之一振,市场再次憧憬基建投资概念能像2009年那样引领反转行情。

的确,在2008年那轮惨烈的单边下跌之后,轰轰烈烈的“4万亿”刺激政策掀起了全国大规模基建投资热潮,而引领股市绝地反击的,也正是基建投资概念的核心——水泥板块。时隔3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要复杂得多,同样的方法是否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呢?

“7万亿”难比“4万亿”

批评人士一直以来强调A股政策市的特征,妨碍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全球股市来看,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推出QE3,欧洲央行也在致力于推出救市计划解决债务危机。中国投资者更愿相信中国也会推出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来救经济。十一假期回来,中国政府未公布任何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而是提前公布了十召开的确定时间。市场对中国是否需要启动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建设仍有分歧。

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发表报告称,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但也面临着投资环境恶化的风险。中国发改委网站上公布的信息显示,9月的这60个基建项目获得批准并非集中在一周,事实上这些项目是在5月至8月这段时间内陆续批准的。

农业银行近期报告指出,受政府“熨平”经济波动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与宏观经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经济景气上升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而当经济景气下降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高。2004年至2007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处于25%至30%区间。

在经济下滑过程,基建投资的确更能产生积极作用,除增加就业外,最重要的是短期内可消化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库存,同时拉动相关行业增长。

从今年三季度实际经济数据来看,发改委密集批复投资项目,似乎暗示当前经济正在运行至最为困难的阶段,释放出通过启动投资来对冲外贸不振和消费不确定的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此次批复的项目普遍集中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领域,不论是项目类型还是投资规模,都与2008年的“4万亿”无法相比。“4万亿”带来的通货膨胀、房价高企等遗患,管理层心知肚明,本轮基建投资更应理解为管理层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稳定经济的应变之策而非刺激经济增速。

可随着经济下滑,房地产限购政策持续,房地产投资增速则呈现普遍放缓,开发商拿地意愿很低,地方政府土地收入下降。地方政府更希望通过上马投资项目,扭转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长点。

要想富,就修路。但是以高速公路为主导的交通运输投资高峰期已过,基建投资这个拉动经济的法宝,这一次可能不再那么好用。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基建投资难走“4万亿”的老路,所调研的城市基建投资增速未来难以进一步上升,预计今、明两年将维持平稳的走势。

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认为,把固定资产投资划分成四大块: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服务业和其他投资,其占总投资比例近年来分别稳定在20%、20%、35%、25%左右。地产开发投资与基建投资受到各种限制,反弹幅度很难太高,同时二者占比有限,其对总投资的拉动有限,而多种工业产品库存仍处很高的水平,工业利润已经开始恶化,制造业投资不断向下调整,今年8 月再次步入新的低增长台阶,预计未来制造业投资调整将持续较长时间,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无法起到带动经济的作用。

项目筹不到钱,融资成关键

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将达7.89万亿元,同比增速由2011年的2.8%大幅增至19%。广东、重庆、天津等地也分别公布了各自高达上万亿元的投资规划。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钱从何来?融资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在多省近期批复建设的项目中,地方政府资本金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一般在25%至50%,可卖不出土地的地方政府融资状况不容乐观。有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财政部近期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财政收入比例已经超过100%。

地方基建项目,多数要依靠融资解决。上一轮4万亿投资信贷,已经让银行消化很吃力。农业银行分析认为,受信贷规模控制、监管要求等多方面的限制,单靠银行信贷很难满足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对基建项目也相当谨慎。公司债、企业债、信托基金、保险资金和地方政府债等,则可能成为基建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

土地出让金收入缩减的当下,信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上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信托融资成本高且融资期限短。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产约1.19万亿元,较去年末上升约18%。

发改委也已着手降低城投债的发行门槛,鼓励地方政府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债券等直接融资有可能担当重任。城投债火热发行,部分弥补了资金缺口,其中发改委批复的企业债更成融资主力。市政债、融资平台贷款、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成为地方政府争取外来资金的重点工作。受制于地方融资平台紧张及项目开工进度等,基建项目进度很可能低于预期。

板块机会与风险

轨道交通

此次基建项目聚焦到公共轨道交通上,总投资规模逾84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项目。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善交通状况拉动民生的重要举措,这将对轨道交通概念股产生重大利好。而铁路投资仍受到中央青睐,“十二五”时期,铁路建设规模、投资和新线投产里程均高于“十一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左右,比“十一五”增长15.7%。年内铁道部四次对外宣布提高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

兴业证券吴华认为,关注下半年启动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招标对两车估值的提升,以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对业绩弹性大的铁路配件公司估值的提升,建议关注时代新材、新筑股份和晋亿实业。

水泥板块

进入9月底后,受到交通轨道项目建设的大量批复,水泥价格有所回升。但水泥行业产能受到“4万亿”的影响,已经严重过剩,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化。短期而言,中国的水泥产能已经全面性过剩,短期的需求刺激并不能扭转水泥行业的基本格局。全国水泥行业利润今年一季度为55.5亿元,二季度为167.3亿元。 三季度,相当多的水泥企业,净利润应该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亏损很严重。产能和库存还是行业的“毒药”。

银河证券洪亮认为,在短期内水泥行业的供需关系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好转,历史上引起水泥行业大幅跑赢大盘的几个因素(“4万亿”、限电等)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水泥行业将会以反弹为主。

钢铁行业

因地产调控和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影响,钢铁价格持续下滑,直到今年9 月在“基建投资加速”和“美国QE3 推出”两大消息刺激下,钢价才有所反弹。钢铁股已经成为A股的破净主力军。

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冯刚勇认为,下游需求尚未实质性好转,近期钢厂检修减产力度明显加大,供需情况整体仍有改善空间,同时钢材社会库存处于年内低点,贸易商存在补库需求,加之钢厂调价稳中有升,预计钢价将震荡趋强。相对看好业绩高估值低的公司和油气输送管类公司。

上一篇:风电贫血症 下一篇:黄怒波:从穷诗人到狼性地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