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配合不好谁之过

时间:2022-06-17 03:37:31

课堂上学生配合不好谁之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因学生配合不上而表现的很尴尬,也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课后埋怨学生配合不好的埋怨声。究竟在课堂上出现学生配合不好,甚至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在哪里?责任在学生还是在教师。笔者可以肯定的坦言:课堂上出现学生配合不好是师之过。下面透视几个案例,一表个人之观点。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配合不好或出现错误,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

教师对学生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盲目设计探究问题是课堂上配合不好的原因之一。如,一位教师在教学《24时记时法》。

首先利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出示两种记时法。然后教师提出自主学习的三个讨论问题,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三个问题是:1.两种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2.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3.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两种认时法?接着教师为了帮助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中央电视一组节目单并整理:

8:50

9:30

14:00上午8:50

上午9:30

下午2:00

16:00

19:00

22:00下午4:00

晚上7:00

夜里10:00

学生自主讨论后,但没有对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能发表意见的。什么原因呢?课后我和这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共识,学生无法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足够的已有经验,对一个农村的孩子,坐公交车到城里。给了钱就上车,根本没有车票,就更谈不上认识车票上的24时所表示的时刻,也就是说,学生对24时记时法是很陌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上怎么有能力、有基础去讨论老师的三个问题呢?然而学生因缺乏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的问题,难道能怨学生吗?过错只能在教师。在于教师备课时没有充分的备学生,没有了解学生,只根据教学内容盲目设计问题。所以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只能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备学生往往比备教材更为重要,因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二、教师对学生出现配合好的心理成因分析不透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出现配合好的心理成因分析不透是课堂上配合不好的原因之二。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不停地追问,一直把学生逼到南墙上,但不知道及时分析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心理原因在哪里,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在练习巩固环节殴计一道“自我挑战”:“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比,谁重一些?”学生中出现三种不同的声音:生1:铁重;生2:棉花重;生3:一样重。这时教师让三种不同意见的同学分别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当生2被生3说服的时候,生1还是认为铁重,这时教师连续追问了五遍“你再想想,说说你的理由。”这位学生被迫问的好痛苦。一般教师都认为这位学生怎么这么差,这个问题怎么反应不过来。真的是学生差吗?教师有没有想过,这位学生出现这样坚持错误的错误原因到底在哪儿呢?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往往给人的印象就是铁比棉花重,那是在同样大小的情况下。这位同学之所以坚持其错误,实际上是受生活中的这一思维定势而造成的。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坚持错误的根本原因,难道这也是学生之错吗?道理很简单亦是师之过。想一想,如果教师能灵机一动,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调整一下自己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就不会出现学生配合不好的问题了。教师可以调整为:“噢。我知道你认为铁重的道理了。教师拿着两种一样大的物品说:你认为这两个物体在同样大的时候,铁比棉花重是吗?(生:是的)现在老师已经告诉你:(指着两件物品)这棉花是1千克,这铁也是1千克,你说它们应该是……(生:一样重)对呀。都是1千克嘛!”这一教学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又帮助学生巩固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三、教师的急早评价导致了学生的盲从心理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急早的评价导致学生的盲从心理是学生配合不好的原因之三。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听到有一个学生回答,并正确。就给予肯定的评价。而其他同学还没有机会思考。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地服从了。大部分学生被个别优生和教师的对话给蒙蔽了。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学小数的读法:

师:50.55怎么读?

生:读作五十点五五。

师:你读的真好,再请几位同学读一读。

后面的几个学生都读对了。

当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又让学生读小数13.17。

生:读作十三点十七。

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生之笨吗?显然是师之过。想一想,教师在引导学生读50.55时,没有给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更没有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读作五十点五五,而是过早地给予肯定性学生评价,使大多数学生都盲从地认可这位学生的读法。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读法。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延迟一点评价。师(再叫几位学生站起来):你是怎么读的?当有生读成五十点五十五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到底哪种读法对呢?通过讨论得出:在读小数时,整数部分和整数读法一样,而小数部分为了和整数读法区别一下,你们看应该怎么读?进而使学生认可了第一位学生的读法。现在再试试读一读27.38。教学中延迟评价,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开展讨论、争论、辩论,通过说理、自我否定、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上一篇:网络英语教学自主学习监控管理分析 下一篇:“发散”与“收敛”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