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习作模式的实施与探究

时间:2022-06-17 10:42:26

实践性习作模式的实施与探究

【摘要】在《新课标》指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写作是个体间内心的感悟,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实践性。笔者以学生为本,将从三个角度阐述实践性习作模式的探究。

【关键词】发现探究 实践体验 新闻采访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39-01

打破沙锅问到底,还要问问砂锅在哪里--在发现中学会探究

观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面现象;思考,能让学生获得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而善于发现,则不仅给学生提供表面现象的写作素材,更提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还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而这一兴趣就是学生习作的源泉。

案例:蜘蛛的奥秘

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张蜘蛛网,我捉住一只蚂蚁放在网上,随着蚂蚁的挣扎,蜘蛛网有节奏地摇晃起来。这时,从墙角爬出了一只白色蜘蛛。它爬到蚂蚁面前,吐出一种白色的丝,将蚂蚁的脚和身体缠起来,然后,蜘蛛就回洞去了。我想:“蜘蛛网是有粘性的,别的虫都能被粘住,而蜘蛛自己为什么不会粘住呢?蜘蛛是怎样吃蚂蚁的呢?”(观察所得的表象)

原来,蜘蛛爬行时,它的八条腿会分泌出一种油作剂,所以不会被粘住 。蜘蛛捕到猎物后,先将猎物用蜘蛛丝缠起来,用钳角里的毒液将猎物麻痹,然后吐出一种酵素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待这种能溶解蛋白质的消化液将虫体的内部组织完全变成汁液后,再大口大口地进行吮吸。(思考探究的结果)

过了几天,我又去观察蜘蛛,正巧一阵风吹过,蜘蛛网剧烈地摇晃起来,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小虫粘在网上挣扎时,蜘蛛网会摇晃,蜘蛛立刻就会出来;那么,风将蜘蛛网摇动时蜘蛛会不会出来呢?我等了一会儿,蜘蛛却没有出来,同样都在摇晃,为什么小虫触网蜘蛛会出来,而风吹风动,蜘蛛却不出来了呢?(再观察再思考)

我用一根小木棍轻轻地敲打蜘蛛网,每分钟敲五、六十次,一百次,我用嘴吹动蜘蛛网使其每分钟振动二十多次;还把细沙撒在蜘蛛网上,使其每分钟振动三、四十次。在几种情况下,蜘蛛都没有出来。我又捉了只蚂蚁放在蜘蛛网上,这只蚂蚁的挣扎使蜘蛛网每分钟振动一百次左右,这时蜘蛛很快从洞里爬出来了。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实践探究中的发现)

其实,习作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从观察事物外在表象到找出内在联系上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这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本身就是习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体验

如果说周围的世界,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源泉的话,那么实践将是学生打开内心体验的大门。

体验活动的展开可以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社会,也可以从个体到群体。亲手操作,亲自体验。个体内心的体验不同,写出来的感悟也不同,经验不一样,感受也不一般。小型的活动有包饺子、带鸡蛋、捏鸡蛋、扳手腕、给长辈洗脚、体验盲人……社会实践性的有卖报纸、卖鲜花、做一名小交警、小记者,当一回小老师……,让学生关注每一次活动的过程,每一个细节的细微变化,让学生的快乐不仅仅停留在对活动的兴趣上,还要让他们体会在活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体验盲人一小时活动,就写《体验盲人》;给爸爸妈妈洗个脚就写《我给爸爸(妈妈)洗个脚》;开展品茶活动,就写《教室里飘出的茶香》《品》,学生自由发挥,真情展示,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多半是真情实感。

案例1:爸爸抱着我在房间走了几圈又旋转了几圈,边放下了我。凭着直觉,我现在应该在餐厅,东摸摸西摸摸,希望能摸到门,可我靠着墙越摸越不对劲,居然摸到了几双鞋子和那箱上午刚从外婆家带来的鸡蛋,我明白了我原来在门厅。借着门厅架,我终于摸到了沙发……当爸爸揭开蒙在我眼睛上的黄布时,我看到了一个明亮的家,一片广阔的天地,我连忙跑回房间,照着镜子,看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泪水一点点溢满眼眶……海伦·凯勒的身影立刻浮现在我眼前,那样坚定、那样美丽。高丽《体验盲人》

案例2:终于,如果看茶是一种享受,那么品尝茶汤便是另一种境界了。清香的,引诱我轻轻地抿上了第一口,可能是怕烫嘴吧!我只吸了一点儿,什么味也没尝出,于是便狠狠地喝了一大口,那味苦后不久,便发出阵阵令人难以忍受的涩,麻得我的舌头已经尝不出什么是烫了。我不相信碧螺春会如此令人难以忍受,要不为什么会喜欢喝它?要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写出如此动人的文章?我便又细细地尝了一口,这回,终于有了一丝甜味儿,我很高兴,再尝了一口,香甜更浓了,深呼吸几口,回味无穷。《赏……》(霍玉婷)

面对面的交流——在采访中提升综合素养

人们都说作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当学生与采访者面对面时,心灵的感受将是最真切的,它将调动学生所有的储备和内在潜力,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礼仪、语言表达,尤其在他新奇的世界里,不能不说是一次不小的撞击,带领学生采访市长、市委书记、《人民日报》副主编梁衡,教育家、数学家等,走进工厂,企业,社区,走进大街小巷,他们在一次次的人与人交往中锻炼了自我,内心得到了体验,能力得到了发展 。这是一组学生自主在商店,人群中采访、感悟后写的文章。

这是一组学生自行参加大调查、采访后,围绕月饼写的文章,他们放学后深入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大街上去观察、采访、去寻找自己的话题,有的同学采访了老中青三代怎么过中秋的,有的到超市感受大家买月饼时的情景,有的却是和家人一起分享月饼,可是学生的目标始终很清晰,学生写出了不同的主题:《月饼的变迁》《散装月饼销量旺》《商家礼盒花样多》《散装月饼火爆》《礼盒变化多端》,学生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写出了自己的思想。

参加常州市中小型企业博览会后,写了一组小记者眼中的博览会:《特殊的七彩棉花》、《初次与外宾交流》、《喜看新产品》、《我们采访市委范书记》、《营造温馨的家园》;走进农村参观新农村变化后,写的一组文章:《踩不破的西瓜》、《大豆的学问》、《新农村,新体验》等;去北京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与数学家面对面、参观清华大学后写的一组文章:《走进清华学子——冯维》、《与数学家亲密接触》、《数学来源于生活》、《神奇的扑克牌》、《数学好玩又有用》;深入常州龙头企业戚机厂,写的一组文章:《走进时代的火车头》、《百年沧桑,百年历史》。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采访活动中,学生变得大胆而自信,他们把观察的视角扩大化,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心更细,考虑的更周全,因而写作的材料更多更鲜活,内容更丰富,更容易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来。

习作不仅是一种所见所闻所感的训练,更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因为有了实践体验,使这种表达更有内涵和深度。

上一篇:反思,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下一篇:“自主性学习”过程中的教师功能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