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撤销权适用之实体要件研究

时间:2022-06-17 10:34:18

论民事撤销权适用之实体要件研究

【摘 要】撤销权之诉的设立意在加强对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市场交易的稳定和顺利进行进而保护合同交易的稳定性。然而,民事撤销权的适用应当遵守相应实体要件。

【关键词】撤销权;当事人;民事诉讼

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了债权人的撤销权,即当在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此条关于债权人(即债务人及其合同对方的第三人)的实体撤销权规定,则为在程序法上设立相应的第三人程序撤销权提供的制度空间,程序是保证实体权利实现的主要途径,没有程序保障的实体权利难以得到全面的保护。所以第三人撤销之诉和实体法中的撤销权应当相互补充和协调,共同保证第三人权利的实现。然而,作为一种新制度的引进和建立,在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原诉当事人正当权利的维护,所以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应当遵循严格的程序,严格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条件不仅是程序和实体正义的要求,更是对原诉当事人地位的尊重和认可。

民事撤销之诉适用的实体要件:

第三人撤销之诉虽然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上,但是由于同属民事法律,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必然存在交叉和竞合,程序法在保障民事诉讼程序正当的前提下,必须切实的保证实体条件的正确方能实现当事人权利的公平,第三人的撤销之诉不仅涉及到对法院以往裁判文书既判力的非正常突破,更是对行使司法审判权的法院公信力的挑战,所以,在严格程序的前提下,更要严格提起撤销之诉的实体理由。

《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

第一,因不能规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是指,第三人未参加诉讼的原因不是其自身主观方面的错误造成的,换言之,其主观方面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的错误,而是由客观不能导致的,如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等。当然,对此,该第三人应当对此承担举证责任。其中《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一、二款规定了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途径,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有权直接提出诉讼,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应该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讼存在时主动以原诉的当事人为被告参加诉讼,只有当其本身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诉讼的存在或者虽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有妨碍他提讼客观事由的,才认为是因为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而对于没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其参加诉讼的途径是可以主动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由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涉诉的利害关系是否足以影响到最终的裁判结果需要由法院认定,所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本诉,都必须由法院认可并通知参加,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主观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诉的存在,可能涉及到其自身利益时,就应当主动向法院申请参加诉讼,否则其不参加诉讼应当归责于其本身的原因,如果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本诉的存在,法院未能及时通知其参加本诉的应当认定属于不能归责其本身的原因。

第二,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

首先,该第三人必须提供相当程度的证据,虽然撤销之诉是一项独立的诉讼,但是严格来说也是一种自我纠错的制度,撤销此前的生效裁判理应更加慎重和严谨,而台湾民诉法就将第三人之诉规定在再审程序中,由此可见,对于撤销之诉的提起必须有相当于启动再审程序的证据作为撤销之诉申请理由的支撑,其证据的证明标准不能低于普通民事诉讼的高度盖然性原则。

其次,证据证明的内容有两项并且两项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即裁判错误致使其本人民事利益受损。这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法律文书都是指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对其审判级别在所不问,但是,对于已经再审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则不能适用,因为再审程序目前看来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为相互平行的诉讼机制,有着各自不同的运行程序且适用和保护的主体亦有不同,而且再审案件的审理原则上是在原审当事人诉争事项之内审理,在涉及到其他案外人利益时,法律已经规定了追加的程序,有其预备的预防和保护机制,所以,再审的发改文书不应当列入第三人撤销之诉中来。

此外,对于生效的调解书,不仅包括实际出了调解书的案件也应当包括实际调解,但法律规定可以不出而实际真没出的调解案件。而生效的法律文书侵害其本人的民事权益,这里的侵权的认定应当以一般侵权的认定路径相同即存在侵权行为、主观过错、侵害民事权益结果和侵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当然,这里的侵权应当是广义上的权力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性)权利,凡是法律赋予第三人的合法正当权利,一旦受到侵害,都应当允许第三人适用该程序进行救济。

民事撤销权之诉的具体适用条件,虽然没有权威机关适用意见,但是我们可以在法律文本涵义的范围之内,运用多种法律解释方法和原则,解释和理解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涵义,并将此实体要件运用到民事司法实务中去,解决目前亟待处理的大量虚假诉讼案件,并得出相对妥当的结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总之,民事撤销权之诉制度的设立,有着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诉讼机制,它为我国法院在实务中打击虚假诉讼进而建立诚信诉讼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为维护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律途径,也在司法错案自纠程序―民事再审程序之外开辟了新的道路并进行着有效的尝试。作为一种新兴的诉讼制度,其相配套的实体、程序法的完善必将经历一个实务探索的过程,而一种新的制度的具体实施,必先在借鉴和总结其他地方较为成熟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实务操作的前提下,再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实务,预先设定一套能够至少在理论上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适用意见,进而再通过实务中对大量案件的处理,对这些预先设置的意见进行不断修正,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司法体制和实务需要的诉讼机制,而本文的写作意图即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陈贤贵.论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台湾地区立法例为中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04).

[2] 崔玲玲.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事由――与再审之诉事由比较[J].社科纵横,2011(09).

作者简介:寇海侠,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法、知识产权法;李春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法官,研究方向:刑法、民法。

上一篇:新能源发电风险分析 下一篇:论高校法治教育中思想政治辅导员主体作用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