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安工作全新跨越思考

时间:2022-06-17 08:09:16

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安工作全新跨越思考

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认识发展、谋划发展、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放眼全国同行的发展步伐,东部率先发展,西部迅速崛起,相比之下,“欠发展”、“后发展”是我们__公安必须直面的最大实际。必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战贫困、阔步小康”的战略目标,以创新的思维、发展的办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才能实现我县公安工作的全新跨越。

一、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人民满意的治安环境

__自古为__交通要冲,地处雪峰山东麓,辖80余万人口,境内有15个少数民族散居。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乡各类治安问题的交叉感染加剧,特别是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刑事犯罪活动呈现出很强的传染性、模仿性、变异性、非典型性。现有警力已明显不够。谋划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既要充分认识本地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更要宏观把握本地的治安形势与外界治安秩序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积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

一要明确要求,增强使命感。世情、国情、省情、县情在变,警情也在变,在万变中求不变的是始终落实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感,认真研究细化维护治安稳定和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具体措施。重点突出“黑恶必除、命案必破、‘两抢’必打、乱点必治”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治安秩序的全方位整治,使公安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加适应治安形势的新变化,更加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新期盼。二要探索新机制,完善管防控打。既要“强化侦察打击是公安主业”的理念,又要树立“多破案不如少发案”的理念,实施重兵防范,精兵破案。要勇于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警务运行模式,着力实现警务运行机制由被动型向主动型、静态型向动态型、传统型向智能型、机关型向实战型的大转变,使警务活动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当前要下大力气整合内设机构,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人防、物防、技防、心防互为补充,管防控打,有机结合。三要探索新警务,决战强“三基”。将社区、农村警务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习借鉴浙江枫桥等外地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综治组织和村组干部的作用,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理念,给予基层公安更大的自,切实把警力部署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的重点地区和时段上,真正做到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就是民警应该出现的时候,群众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就是民警经常驻足的地方。

二、跳出当前看长远,优化人民满意的服务环境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水平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强。从__近年维稳工作形势来看:一方面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恶势力的再生周期缩短,职业犯罪开始抬头,街面“两抢”和入室盗窃曾一度十分猖獗,“黄、赌、毒”等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执法活动中,公安机关必须立足当前看长远,倾情打造民生警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立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警察肩负人民重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准,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让“民警回到民间”,积极推进管理与服务的变革与创新。二是坚定“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公安机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是在操作层面上推进“三型”人民警察建设。建设“法制型、服务型、民生型”人民警察,是我们多年来密切警民关系的经验积累。建设“法制型”人民警察,重点解决好当前公安队伍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公正、公平、文明、平和执法。建设“服务型”人民警察,主要是治安、户籍、交警、出入境等窗口服务单位,要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真正做到“主动服务、简化程序、友好提示、公开透明”。建设“民生型”人民警察,关键是各级公安机关和每名人民警察都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三是坚持“三懂四会”的群众工作标准。公安机关经常处于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执法活动出现任何一点偏差或失误,都容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降低公安执法公信力,损害警民关系和党群关系,因此,务必把群众工作练兵纳入“三个必训”,融入战训合一的训练之中,使每名干警做到“三懂四会”,即懂得群众心理、群众语言和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开展宣传发动和主动服务。从而,真正把群众新期盼、新要求作为工作导向,这才是公安工作的至高境界。

三、跳出普遍看特殊,夯实人民满意的组织环境

公安机关人员多,摊子大,岗位分散,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第一线。总体而言,公安工作是倍受社会关注和群众尊重,党政特别重视,在人财物给予重点保障的崇高职业。但从其特殊性来分析:一方面,公安工作是高危职业,公安民警时刻面临着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工作强度大、任务重、责任严、要求高。另一方面,公安机关拥有刑事强制和行政管理权,经常与违法犯罪人员和 行政管理相对人打交道,受拉拢腐蚀的可能性也大,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

推进公安队伍建设,我们既要肯定主流,多关爱、多激励,又要从严管理,使教育、监督到位。始终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

一是在措施上坚持“三位一体”。“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是我们公安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但落实到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到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上,则更应在彰显法治精神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构建和谐警营。实现“从高赞警、从严砺警、从优待警”的三位一体,特别要创新新形势下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推进警务公开,提升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率。二是在模式上体现“刚柔相济”。在强化教育、严训严考的同时,按照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更多地增加柔性管理,综合运用多种熏陶式的手段,在工作的场所形成氛围,突出警营文化建设,把每个基层科(股)室队所建设成关系理顺、情绪积极、相互关爱的和谐温馨警营。三是在方法上做到统筹兼顾。突出在队伍建设上处理好队伍与业务、物质与精神、素质与能力、外部与内部、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专业部门与业务部门等六个方面的关系。

四、跳出公安看公安,维护人民满意的政治环境

公安机关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任务,必须始终如一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但同时也应看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单靠公安一家很难完成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

一方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职能部门,应积极协助党委、政府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采取综合治理的手段,妥善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要注意在执法办案、行政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始终如一地追求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要有清醒的全局观,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公安工作与党委、政府领导的关系。公安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委、政府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找准位置,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公安工作置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总体布局,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上来。二是正确处理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中,即要工作到位,又不能越位;即要分工明确,又要协作配合;既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三是正确处理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的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出警有据、合理用警。在处置中,要明确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现场秩序,积极化解矛盾,制止过激行为,防止局势失控。工作中,必须讲究政策、策略和方式,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因用警不当、定性不准、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发生流血伤亡事件。

上一篇:公安大走访心得体会 下一篇:五一巾帼标兵事迹材料(公安女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