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考点解析

时间:2022-06-17 07:38:10

《经济法基础》考点解析

2006年我国推出一套全新的会计准则,税收及相关法律制度也有一些新内容,除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等正在制定中外,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法律制度已经出台了许多新的规定,还有就是在会计法中对信息披露制度的新规定,应注意学习掌握。

一、经济法概论

1、法的形式。按照法律地位的不同,我国法律法规分为八种,应分别熟悉它们的法律效力。其区分要点,一是要看制定者;二是要看名称。

2、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区分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的要点是看是否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3、仲裁。(1)并非所有的纠纷和争议都可以仲裁,不属于仲裁范围的有: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劳动争议;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2)申请仲裁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第一,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第二,当事人发生争议只能在仲裁与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第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行政复议。掌握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

5、诉讼。(1)诉讼管辖。诉讼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其中地域管辖又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2)诉讼时效。一是区分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二是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是指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三是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对于诉讼时效的中止,注意一个规定,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6、熟悉法律责任的种类。

二、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核算。(1)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2)正确使用会计记录文字。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2、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有权予以退回,并要求进行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签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2)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账簿。任何单位都不得在法定会计账簿之外私设会计账簿。账外设账,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3、财务会计报告。(1)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2)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企业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3)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4)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4、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1)会计档案的保管。其一,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部门保管一年。其二,会计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在不拆散原卷册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5种。(3)会计档案的销毁。单位负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单位的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人监销。

5、会计监督。(1)内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2)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3)会计政府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为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行使监督权,对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国家监督的实施主体。(4)会计社会监督。审计报告的种类包括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6、会计机构。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对于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中介机构记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7、会计从业资格。(1)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行属地原则,即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含县级)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省级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组织实施工作。(3)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

8、会计工作岗位。(1)根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2)会计人员回避制度。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的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9、会计人员工作交接。(1)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2)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3)根据《会计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的,都需要办理交接手续。

10、熟悉法律责任。

三、税收法律基础

1、税法构成要素。最基本的要素包括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

2、减免税。减税是指对应征税款减少征收一部分。免税是对按规定应征收的税款全部免除。(1)起征点: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全部)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2)免征额:对纳税对象中的一部分给予减免,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

3、熟悉税种的分类。

四、流转税法律制度

(一)增值税

1、增值税的征收范围。(1)一般规定。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收增值税。(2)对特殊项目的规定。应主要记忆不征收增值税的内容,其余均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3)对特殊行为的规定。特殊行为是指: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对特殊行为要注意: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行为和混合销售行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是: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同时涉及销售货物和提供非应税劳务两类经营项目。不同点是:混合销售行为是指同一项销售业务同时涉及销售货物和非应税劳务,两者难以分开核算;而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纳税人兼有销售货物和提供非应税劳务两类经营项目,并且这种经营业务并不发生在同一项业务中,往往可以分开进行核算。

2、增值税的纳税人。在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中,“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有重要区别。对于“生产”企业,认定界线为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对于“商业”企业,认定界线为年应税销售额180万元以下。

3、增值税的税率。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纳税人销售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并兼营应属一并征收增值税非应税劳务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从高适用税率。

4、增值税的计税依据。(1)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承受应税劳务也视为购买方)所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如果销售货物是消费税应税产品或进口产品,则全部价款中包括消费税或关税。(2)纳税人进口货物,以组成计税价格为计算其增值税的计税依据。(3)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应将不含税的销售额与销项税额分离开来。即“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通常所说的“含税”或“不含税”仅指含增值税或不含增值税。对于纳税人取得的发票,如果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和增值税税款在发票上是分别注明的;如果是普通发票,则是含有增值税的,需要应用上述公式计算不含税销售额。

5、几种特殊销售方式销售额的确定。(1)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人销售额。但对逾期(一般以1年为限)未收回包装物而不再退还的押金,应并入销售额,并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额。(2)以折扣方式销售货物,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冲减折扣额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在征收增值税时,折扣额不得冲减销售额。(3)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即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6、增值税的销项税额。销项税额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相对应。

7、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以票(证)抵扣的,以票(证)上填写的税额为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2)计算抵扣的,按照规定的扣除率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8、不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2)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3)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4)非正常损失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5)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

9、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10、增值税专用发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一些列举性的规定,注意不得领购使用专用发票的情形、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形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填开时间。

(二)消费税

1、消费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法规中列举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2、消费税的税且即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包括5类商品。

3、消费税税率有比例税率和固定税额两种。比例税率用于大多数应税消费品。复合计税是对应税消费品,按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征两次税。纳税人将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从高适用税率计征消费税。纳税人生产销售两种税率以上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消费税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计征消费税。

4、消费税的销售额。在实行从价定率方式下,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的关键是正确的确认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1)消费税的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2)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未扣除增值税税款或因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生价款和增值税款合并收取的,在计算消费税时,应当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3)涉及应税消费品包装物的,只有包装物不作价随同产品销售,而是收取押金的,且销售的货物为非酒类产品,还要按期收回包装物并退还押金时,不对包装物征收消费税。还要注意:如果对包装物征收消费税,一律按所包装消费品适用的税率计算。

5、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缴纳消费税;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缴纳消费税。(2)委托加工应税捎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如果受托方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受托方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3)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进口应税消费品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应纳税额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4)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的抵扣。纳税人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下列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准予从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抵扣,包括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烟丝为原料生产的卷烟等。

(三)营业税

1、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1)营业税一共设置了9个税目,没有列入营业税税目的不征收营业税。(2)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有联系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都包括提供劳务和销售、转让货物(无形资产和不动产也可以说是一种货物)。一般地说,不属于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就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不会有交叉,如果应征增值税,就不应征营业税。二者征税范围的划分可以这样考虑:对于劳务服务,除对货物的修理、修配外,其他均为营业税征税范围;对于销售货物,除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外,其他均为增值税征税范围。(3)熟悉营业税的税率。

2、营业税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

3、营业税的计税依据。营业税以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取得的营业额为计税依据。营业额为纳税人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同行业的营业额有不同的规定。

4、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或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5、关于兼营和混合经营行为。兼营和混合销售行为可以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法律规定结合起来学习。(1)兼营不同税率的,未分别核算的,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消费税也有相同的规定)。(2)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一并征收增值税。(3)混合销售的,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征收营业税。

(四)关税

1、关税的纳税人和征收范围。(1)贸易性商品。纳税人是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2)物品。纳税人包括携带物品进境的入境人员;进境邮递物品的收件人;其他方式进口物品的收件人。

2、关税的计税依据。关税主要以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为计税依据。掌握应包括在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6项内容。

五、所得税法律制度

(一)企业所得税

l、征税范围和纳税人。(1)在中国境内,除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外,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和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2)企业所得税征收范围是纳税人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人按照章程规定解散或破产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其清算终了后的清算所得,也属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2、企业所得税税率。如果企业上一年度发生亏损,可用当年应纳税所得予以弥补,按弥补亏损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来确定适用税率。

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4、收入总额。收入总额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及其他行为中各项收入的总和。包括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5、准予扣除项目的一般规定。准予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不包括增值税)和损失。

6、准予扣除项目的特殊规定。掌握以下项目的扣除方法:(1)工资、薪金支出;(2)借款费用;(3)公益、救济性的捐赠;(4)广告费;(5)业务招待费;(6)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熟悉其他准予扣除项目。

7、不得扣除项目。需要注意以下规定:(1)纳税人逾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不属于行政性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2)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后,因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而由保险公司给予的赔偿,有赔偿部分不得扣除。熟悉其他不得扣除的各项支出。

8、税额扣除。(1)纳税人如有境外所得已在境外缴纳所得税款的,准予按照规定在汇总应纳税额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抵扣。但扣除额不得超过其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2)联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一律先就地缴纳所得税,然后再进行分配。(3)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必须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如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由此而减少应纳税收入或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采取调整手段,对其收支的价款、费用及至利润,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1、准予列支的项目。(1)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交际应酬费,注意与企业所得税的不同。(2)企业通过中国境内国家指定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可以作为当期成本费用列支。(3)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4)熟悉其他准予列支项目。

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1)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即所谓“两免三减半”。(2)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

(三)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1、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现行个人所得税共有11个应税项目,其中注意下列项目不征收个人所得税:(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人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3)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2、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的优惠规定较多,其中应掌握主要优惠政策的基本精神,并结合税额计算加以运用。主要记忆免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共12项,客观题和主观题都会涉及到,基本可分为4类:奖金类、补助类、鼓励类、涉外类。

3、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收入减去规定扣除项目或金额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应熟悉。费用的扣除有的是按月、有的是按年、有的是按次,要注意掌握。(1)按月扣除的有工资薪金所得。(2)按年扣除的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3)按次扣除的有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六、财产、行为和资源税法律制度

l、房产税。房产税在房产所在地缴纳。纳税人房产不在同一地方的.应按房产的坐落地点分别向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纳税。

2、契税。契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承受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的单位和个人。土地、房屋权属未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契税。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以交换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差额为计税依据。由多交付的一方缴纳契税。交换价格相等的,免征契税。

3、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是指在税法规定的征税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用地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征

税范围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但不包括镇政府所在地所辖行政村。

4、土地增值税。(1)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区分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与非纳税人的关键在于看其是否因转让房地产的行为而取得了收益,只要以出售或其他方式有偿转让房地产而取得收益的单位和个人,就是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2)掌握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

七、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l、税收征收管理机关的职权。(1)税务管理。办理税务登记;受理纳税申报;对纳税人的账簿、凭证进行管理。(2)税款征收。核定纳税人的税额、实施税收保全措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3)税务检查。对纳税人的账务资料进行检查;对纳税人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进行检查;询问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等。(4)税务处罚。罚款、加收滞纳金等。

2、税务登记管理。(1)开业登记。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2)变更登记。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到原登记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3)注销登记。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登记的税务管理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3、税款征收措施。(1)加收滞纳金。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2)补缴和追征税款。追征期为3年内,但是因税务机关的责任不得加收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可以无限期追征。(3)阻止出境。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未结清税款,又不提供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4、法律责任。(1)偷税行为的法律责任;(2)逃避税务机关追缴欠税行为的法律责任;(3)抗税行为的法律责任。

八、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支付结算概述。(1)票据的出票或签发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据无效,更改的结算凭证,银行不予受理。(2)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签名加盖章;单位、银行在票据上的签章和单位在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单位、银行的盖章加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人的签名或盖章;个人在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为该个人本名的签名或盖章。

2、银行结算账户种类。掌握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的开立和使用。

3、票据基本知识。(1)票据权利。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的行使是有顺序的,只有付款请求权不能实现时,才能行使追索权。(2)票据权利的时效。票据权利的行使有时效限制,票据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其票据权利而消灭。

4、票据权利的行使。(1)提示承兑。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2)提示付款。支票自出票日起10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本票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银行汇票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自到期日起10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3)行使追索权。票据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票据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在票据到期日前,如汇票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的,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有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以及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持票人也可行使追索权。

5、票据行为。(1)出票。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2)背书。以背书转让的汇票,背书应当连续。即第一次背书的背书人为票据的收款人,第二次背书的背书人是第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依次类推。(3)承兑。承兑仅适用于商业汇票。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并签章的行为。(4)保证。保证是指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为担保特定债务人履行票据债务而在票据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保证人为两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6、三种票据的记载事项。票据的绝对记载事项是必须记载的,如不记载票据即为无效。相对记载事项可以记载,也可以不记载,未记载的,适用法律的统一认定。

7、银行卡。(1)银行卡账户的使用。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不得将销货收人存入单位卡账户。严禁将单位的款项转入个人卡账户存储。(2)银行卡收费。商业银行应当按下列标准向商户收取结算手续费:宾馆、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其他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

8、托收承付。(1)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代销、寄销、赊销商品的款项不得办理托收承付结算。(2)付款单位无理拒付,对其处以2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累计3次提出无理拒付,银行应暂停其向外办理托收。

上一篇:《初级会计实务》命题规律总结及趋势预测 下一篇:《中级会计实务》变化及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