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伴而行

时间:2022-06-17 05:23:17

让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伴而行

【案例背景】

《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按照“生活―课堂―生活”这一主线,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东西南北的位置关系,理解方向的相对性。

【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淘气和笑笑外出游玩,他们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起来了。怎么才不会迷路呢?

生1:和爸爸妈妈一块出去。

生2:在去的路上标上记号。

生3:用指南针。

生4:看北极星就可以知道北方。

生5:学会辨认方向的知识。

师:同学们办法真多!是的,只要我们学会了辨认方向,就不会迷路。(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评析: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辨认方向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效活动,探究新知

(1)说一说,认识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生:东方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方向的呢?

生1:我知道北方,北极星就在北方。

生2: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是西方。

生3:春天,燕子会从南方飞回北方。

生4:……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记住这些方向。

学习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让学生用手指出东方,并观察教室东边有什么?

(评析:让学生说出已知的方向,激活了已有生活经验,找准了新知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有效地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指一指,感知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现在面向哪个方向?后面是哪个方向?左面是哪个方向?右面是哪个方向?

生:老师面向东方,后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老师让学生指一指东方、南方、西方和北方。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找方向”,做完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全体起立,展开双臂,思考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后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转动身体继续感受,直到面向讲台结束。

生1:面向东方时,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生2:面向北方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生3:面向西方时,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生4:面向南方时,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生5:我发现东西是相对的,南北是相对的。转动身体时,前后左右的位置变了,但东西南北始终没变。

(3)动一动,体验相对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站在同学们的哪个方向?

生:西方。

师:同学们坐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生:东方。

师:你观察一下你前后左右的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你又坐在他们的哪个方向?

学生互动指方向。

(评析: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体验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会了新知,又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以致用,强化新知

(1)辨一辨。下面几句话分别说的是哪个方向?

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小燕子,春天来了,你快回来吧!

太阳公公,起床了。

太阳公公,晚安。

(2)填一填。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3)“动物王国”。大象,狮子,老虎,小白兔站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它们站在哪个方向。

生1:老虎在小白兔的南边,大象在小白兔的北边。

生2:小白兔在老虎的北边,也可以说小白兔在大象的南边。

生3:狮子在小白兔的西边,小白兔在狮子的东边。

(4)算式回家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按要求把下列算式填在老师发放的表上。

课件出示算式:3×4= 25÷5= 4×8= 12+9=

要求:得数小于10的向北走,得数大于10小于20的向南走,得数大于20小于30的向西走,得数大于30的向东走。

(评析:教师通过辨一辨、填一填和动物王国,有效地强化了新知;算式回家巧妙地将计算教学融入其中,并为平面图上认识方向做了有机的铺垫。)

(5)平面图上,认识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上是怎么规定方向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规定。

师:谁知道甘肃省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深圳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你能说出两个地方的位置关系吗?(出示中国地图。)

生1:甘肃位于中国的西边。

生2:深圳在北京的南边,北京在深圳的北边。

(评析:在平面图上认识方向,体现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既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发展了空间观念。)

4.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生1:看北极星、向日葵也能辨别出方向。

生2:看大树叶子的稠密也能辨别出方向。

生3:树的年轮也能辨别方向。

生4:……

师:大自然教给了我们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只要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以后就不会迷路了。

课件出示诗歌“假如你迷失了方向”。学生轻声朗读诗歌。

(评析:走进大自然,了解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评】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和提升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是通过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综观本课的教学,最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充分估计了学生的起点,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找准了新知的切入点和生长点,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知,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实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找准新知生长的基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合理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分析、类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本案例,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

2.巧设活动,利用经验,体验新知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兴趣是成功学习的起点。本案例,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力求让学生动起来,以儿歌、游戏、动物王国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3.回归生活,提升经验,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一旦和生活联系起来,就变得生动、活泼了、花样也就层出不穷了。本案例,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上,让每一个活动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通过一些生活常识认识方向,最后又通过诗歌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上一篇:那一抹钻出云缝的阳光 下一篇:教学无小事 事事需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