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三年制中专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时间:2022-06-17 05:13:34

探析三年制中专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摘 要】 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如何实现“低进高出”?如何形成办学特色?是中专学校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视角,在认识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内涵、要素、意义的基础上形成建设策略,力求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三年制中专学校创建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 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以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具有特长的幼儿园教师为目标,以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培养与特长技能训练为主线,以掌握幼教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形成特长相结合为切入点,构建多元学前教育专业体系,促使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三年制中专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笔者认为,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策略。

1、以核心竞争力原理为指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细分专业方向,形成多元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格局

在巩固原有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前提下,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走精品、特色、内涵发展之路,根据幼教的“玩、说、唱、弹、舞、画、做”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群,创建“核心竞争力”,创新幼教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与岗位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以“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定位专业特色

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专业特色建设的灵魂。就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应该深入到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调查分析,面向幼教市场,依托社会,与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工作岗位紧密相连,根据学校已有的专业文化积淀和优质的特长师资,以“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定位专业特色。

3、以幼师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素养为核心,构建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特色课程建设是特色专业教学的最基本建设,也是打造专业特色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要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要以课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为主要内容,努力构建“以幼师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幼师职业需要的素质素养为主线、以特长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

①以幼师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素养为核心。

②立足于专业。以幼师专业与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最大外延,具有幼师专业的通用性。根据三年制中专幼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岗位要什么学什么”为原则。

③突出“三强”。一是针对性强,即直接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二是综合性强,即通过学科教材载体,将原分散于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教师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为内核组织起来,要有很强的综合性;三是教师岗位能力强,即以培养幼师生“专长”为着力点,形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幼儿园教学能力。

(2)课程模块

①“够用”的文化基础类课程模块;

②“必须、够用”的工具类课程模块;

③“够用、适用”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模块;

④“特长、适用”的岗位能力与特长技能类课程模块。

也就是说,要选择基础性、通用性、复合性的教育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形成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专长”为着力点,构建课程体系。

4、以“优势”学科为龙头,建设特色学科教材

首先,学科是专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专业往往需要数个学科支撑,没有学科就谈不上专业;其次,作为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的载体,特色学科教材是衡量一个学校特色办学的主要标志;其三,特色学科是特色学前教育专业组织结构中的基本骨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梯队、学术研究基地都以特色学科为中心进行组建。为此,三年制中专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必须把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做为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笔者认为,要建设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就必须从学科建设入手,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在学科建设中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有所为换取大有作为,凝聚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加大优势学科的建设力度,使之在省内外占据领先地位,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特色幼师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等都应该“以学前教育特色学科建设为主线”,形成“以特色学科见长,重点学科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做到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汇集特色学科队伍,以“优势”学科为龙头,构筑特色学科基地,创建较高水平的特色学科,实现特色学科跨越式发展。

特色学科建设要贯彻“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系统推进,以人为本,促进交叉,强化创新”的基本原则,力求在高起点上实现特色幼师岗位技能与学术性的统一。把建设重点学科和特长特色学科作为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特色教材是特色学科的载体。在特色教材建设方面,特别是专业主要课程的教材,尽可能选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推荐的规划教材或获奖的高水平教材,部分特长特色教材直接由幼教机构提供或学校教师自编。自编的特色教材或讲义要求高质量、岗位性强,要为构建具有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服务。

5、以学生特长培养、关键能力形成为主要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坚持“按幼师教育规律育人”,坚持“学理论、练技能、能上岗、可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通才加特长”的教学模式,对幼师生进行“玩、说、唱、弹、舞、画、做”的技能训练,并凸显某一特长的教学,使幼师生形成从事幼教事业的关键能力。

6、以机制改革为先导,建立“素质优秀、业务精良、技能娴熟、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和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教学团队和教学管理是能否保障特色培养方案落实的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为此,必须建立好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机制。其一,改革教师使用机制。从政策导向、待遇保障和培养提高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也就是要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建立专任教师到幼儿园和幼教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制度;其二,改革教学管理机制。从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素养、特长技能、教学与科研水平等方面,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可进可出、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7、以幼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具有特长为标准,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笔者认为,三年制中专特色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具有特长相结合来考量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幼儿教师情意、专业和人文素质素养和幼儿园岗位能力;具有特长是指:幼儿园岗位的某一特殊专业技能。为此,第一,在专业特色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幼教文化、幼儿园岗位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培养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素质教育新体系。第二,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新体系:①评估教学内容。根据特色幼儿教师的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来评估教学内容的性质、内涵、深浅、范围等方面的适用性,作为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取舍决策的依据;②评估教师授课质量。评估教师是否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长”;能否将特色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内容;③评估学生学业成绩。评估学生是否可以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评估学生的幼儿教师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评估学生能否获得相应特长的校本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江国强.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2]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上一篇:对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析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