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06-17 03:42:18

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探讨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影响日益凸显。中小学教学管理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其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主要是从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重要性着手进行分析,对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与探究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陈旧的管理思想

陈旧的管理思想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家长式”与“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部分中小学教育管理者虽然在意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受整体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管理方法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合理

在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杆,而对于学生素质则没有很高的要求。如,学校管理人员为加强对教师的评估,突击听课,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督促教师的工作,实则引起了教师和学生强烈的不满,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管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教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的教学空间,重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教学管理方式落后

“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当前中小学主要的管理方式,缺乏个性化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如: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采用案、按照统一进度,采用统一考试试卷,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4.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在一些农村和边远的中小学学校中,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并不多,绩效分配的不合理导致师资力量的匮乏,不能进行科学的划分,即便是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成为一些教师的束缚,教师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在当前中小学学校中,为充实师资队伍,学校面向全社会进行招聘,应聘者大多为高校毕业生,缺乏教学经验,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二、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为基础,根据教学规律的特点,对中小学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结合教学实际来说,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能极大地促进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优质的中小学教育就没有祖国的未来,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研究从未间断,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区域地域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中小学教学管理具体操作方面也有较大差别。对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研究,应立足于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和教学管理方法。

三、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管理思想,改进教学方式

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管理者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的方法包括:一是要“走出去、请进来”,争取更多地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观摩和学习,或者聘请知名学者和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教学方式;、二是通过阅读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相关书籍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管理的能力。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学活动的整体组织者,要协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学会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科目多、任务重、课时少”的现状,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轻负担、少课时的教学目标。

2.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所必须贯彻的理念,这种理念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推动力。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说,应将教师需求当作学校需求来考虑,是帮助教师成长,为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素养提供有利的基础和保障。教育管理者要是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主观能动性,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同时注意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学管理充分体现民主化,从而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教师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当前中小学教育环境来说,一些学校管理者过多地注重对基础设施等建设,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加强学习型校园的建设,为学生创造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空间,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建设并不是凭借一两个人的力量、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中小学教学管理者持之以恒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质量监控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质量监控,能够有效地保障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大多数中小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以领导评价为主,教师互评为辅,而学生在其中并没有发挥实质作用,具体的评价内容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制定奖惩制度的依据也是单一的根据班级成绩和升学率。笔者通过本地区所属学校的调查发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中,将学生评价真正作为考核依据仍少之又少,实际上,中小学学生尤其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学校教学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其评价应是极具说服力的。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的建设与完善中应更多的融入学生评价,以公正客观的评价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5.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于知识的更新是十分迅速的,尤其是对一些自然科学类、信息技术类知识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迅速代替旧知识,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存量,如果教师仍沿用旧的教学思路和旧教案,那么势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严格管理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将培训工作落实到教师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四、结语

中小学教育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结合本地区所属学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对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进行探究,希望对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正雷.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J].新校园(阅读),2015,08:43.

[2]邓琳.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6,06:324-325.

[3]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4.

[4]彭兰.基于移动学习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

[5]王先旭.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中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J].艺术品鉴,2016,03:287.

上一篇: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下一篇: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