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6-17 02:37:32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

关键词:现在信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32-01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新课程标准中无不体现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理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二、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我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教学设计中创设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氛围

对学生来说,感兴趣的事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新异信号的刺激容易产生注意和兴奋。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

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模仿的单一模式,而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2、让学生实践操作是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

教学中,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阻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例:教学PowerPoint时,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尝试与创新获取新知识。如学习“插入图片”时,先让学生打开Word窗口,对照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大胆地进行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全体学生的结果,我们得到了五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3、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整合课中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加强记忆;利用CAI课件将抽象的数学题直观化,将英语、语文题形象化、情境化、游戏化;把“画图”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等。通过这些整合课,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技巧,更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4、转化学生上网观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一节时,我们教师可采取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在完成教学内容前一周,教师可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宽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简单的个体性学习,融入到群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下一篇:创设学习情景 培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