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为统计分析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6-16 07:03:53

不安全行为统计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借鉴轨迹交叉论分析不安全行为规律和产生原因,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增强现场布置的合理性、改善现场管理方式是预防和减少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统计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轨迹交叉论是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理论,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可以预防事故发生。

据统计资料,工伤事故原因有50%-85%与不安全行为有关。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改进,可以选择适合本质安全化设备设施,来确保物本身的状态得到有效控制;但行为受多方面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精神状态和家庭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2.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不安全行为是指行为者能力低于系统对行为者能力要求时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功能未满足系统对行为者要求的功能。不安全行为是作业者的一种失误,也是一种管理上的失误,具有以下特性:

(1)相对性:不安全行为不是绝对的,与安全行为相对。一种行为在某种环境中是安全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中却是不安全行为。如,在从事电焊作业时戴防护手套就是安全行为,在操作车床时戴手套就是不安全行为。

(2)难判断性:不安全行为与安全行为之间没有严格界限,事故发生之前是很难判断人的行为是否安全。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不安全行为的判断是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进行判断。

(3)普遍性:不安全行为伴随着生产作业,每个作业人员都有做出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存在违章但还没有造成事故情况发生,会造成作业人员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不安全行为特点决定了预防和控制难度,需要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为了准确找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表现形式和涉及人群两种。

3.1 按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中将不安全行为分为13种,这些表现形式在五想五不干观察卡要素中均有体现,主要对应如下:

表3.1GB6441不安全行为对应要素表

3.2 按其涉及的人群构成

个人不安全行为,由于个人违章、知识技能不足或者反应不及时而发生的个体不安全行为。

群体不安全行为,由正式或者非正式群体内部矛盾或不协调造成的群体性不安全行为;

企业管理不安全行为,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不全,通过错误的管理方式导致员工发生的不安全行为。

4.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

4.1不安全行为分析

不安全行为分析基于行为观察系统,以工程建造的1-10月份录入系统6202张的观察卡统计,去除462张失效观察卡,剩下2418张安全行为观察卡和3358张不安全行为涉及的要素频次进行统计,详细见表4.1。

表4.1各要素行为数量对比表

根据上述统计,将不安全行为按数量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01-1200,各要素在不安全行为中的比例33.2%,极易出现不安全行为。表现是管理监督欠缺、员工安全意识不足。

第二阶段601-1000,各要素在不安全行为中的比例23.6%,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表现在现场是管理人员和员工已认识到,存在疏忽或未执行彻底,需要进一步强化。

第三阶段0-600,各要素在不安全行为中的比例为12.1%,随机出现不安全行为。取决于管理及员工的安全素质及对行业的熟悉程度,需要普及安全知识基础。

综上所述,不安全行为存在企业投入、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原因,个人安全意识和知识欠缺,需要有针对性地改善管理方法、加强教育等,提高管理组织水平及个人安全素质,实现减少不安全行为。

4.2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4.2.1 企业管理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1)必要及时的安全投入: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具设备配备不足,缺乏必要投入的维护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2)制度完善使其更合理,加强执行监督:未告知安全风险、无证上岗此类行为是未能很好地执行制度、甚至是违章指挥的结果。

(3)建立培训档案和标准:在场地施工的主要是流动性人员,并非固定从事一个行业、一个工种,接触管理要求也参差不齐,需要建立以工种为分类依据分梯度的安全知识标准和培训档案。

(4)注重良好安全文化,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指挥多是由前期准备不足或者某方面不全行为惯例得到了默许,是一种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4.2.2 个人不安全行为控制

(1)安全教育和培训:管理和作业人员应达到公司最低安全标准要求;对已达到普及要求,应针对性其工作岗位、作业过程中易出现不安全状况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提高或专项培训,使其能胜任。

(2)严格奖惩管理:所有员工都应具备安全技能、了解安全管理要求,监督执行情况,严格奖惩,促使员工积极落实各项安全要求。

(3)安全会议和宣传:作业现场随工作进展情况随时在变化,现场的安全监控重点也在变化,有必要将与作业有关典型案例进行分享,引起警示、扩展视野,实现意识和知识方面进步。

4.2.3 群体行为控制

(1)树立安全行为典范:得到表扬和鼓励人员行为对周围人员有强烈“暗示和引领”作用,可以树立的“安全行为”典范,使工作中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引导向安全行为靠拢。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企业应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渠道,使员工的主张能够回应,纠正其错误做法,坚定其正确信心。使群体中领导和员工以及群体之间能够及时交流想法和经验,加强沟通。

5.结束语

不安全行为统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它的研究内容在不断的增加和变化,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旨在能通过对本单位作业现场行为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能减少现场不安全行为的一些方法,对不安全行为管理方面改进有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先,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中国矿业》, 2003年7期

[2]张江石 傅贵等,安全认识和行为关系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6月,第24卷 第2期,15-18

[3]张吉广 张伶,安全氛围对企业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2月,第3卷 第1期,106-110

上一篇:甘肃石羊河流域综合评价和合理利用 下一篇: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