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西药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时间:2022-10-25 02:43:04

探讨西药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摘要】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借助综合医院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临床用药安全相关问题,结合西药临床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实现临床用药安全监测,并具体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及防范对策。

【关键词】 西药;安全用药;处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85-01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药品品种不断的增加。伴随着疾病种类的不断细化,如何做到安全用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西药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在安全用药的前提下提高医疗质量,并减轻患者痛苦,因此,利用良好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疗工作者必须充分掌握临床药疗过程中的不安全用药行为,了解当前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的风险隐患,防止产生临床治疗不良后果,并制定临床用药风险的应对良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切身利益。

1 分析临床不安全西药用药行为

国外对用药错误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用药错误属于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用药错误包括处方错误、调剂错误、给药失娱、遵嘱性错误和用药监测错误。也就是说,处方(医嘱)药物选择不正确,患者没有得到应该给与的药物治疗,未按规定的时间或间隔给药,未经合法授权开具处方,剂量单位搞错或药物取量不正确,给患者非处方的或医嘱规定的剂型,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品,给药前,未能正确地调配药品,未按药物治疗方案监测,用药者不遵从医嘱用药等等都属于用药错误。

了解用药错误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要杜绝临床用药错误,清楚用药错误是医疗差错的主要部分,即它会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威胁患者安全,因此,必须实施强制性的继续教育,结合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监测软件,保障广大人民的用药安全。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实情及本调研要求,选定某医院呼吸科、心内科、普外科、骨科的全体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借助于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相关指标的观测。:针对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关联因素再评价,找出重点监测对象补充观察指标。

研究方法与步骤:作为预试验期间工作,借助专家咨询方法确定指标,进一步完善调研方案的观察指标,做好调研程序的编制与试用。具体地说,初步拟定观察指标分级量化,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是方便调研人员审查病例和记录填写,根据发现的问题修正方案,追踪记录不合理现象,以提高后期数据整理分析效率为标准;采用流行病学的病例观察方法,根据监测结果的黑色和红色警示,综合评价用药合理性,分析不安全用药影响因素,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探索医疗机构不安全用药行为防范对策。根据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考查其监测警告类型,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追踪记录,对重点监测指标进行的关联因素分析,得出警示信息的有效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在药物、人员、外界等因素中,人员因素居最高值。

2 西药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研究数据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显示各医院内不同科室间监测结果有很多不同,主要是由于所表现的警示发生率和相关药物区别,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外科系统科室配伍禁忌警示要多.对内科系统来说,表现出其药物相互作用警示较多。

计算机化的审核方式高效、批量、自动化,有效医嘱集中于剂量审查和体外配伍,通过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可对医嘱进行审核、并提示存有风险,其剂量审查警示的原因与治疗中侧重点有关,对于短时大量集中医嘱审核非常重要。如内科依赖于药物治疗,外科为手术治疗,但在分析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盲目依赖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进行评价临床用药安全性。

可以进一步确定临床用药观察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提供的数据,进一步提高对药物知识掌握的重视程度,审视医疗单位用药的合理性,提高对药物知识掌握的重视程度,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合理用药调研指标分析可知,依据科室不同使用抗生素患者比例不同,如果没做过细菌培养,会导致疾病治疗的针对性不够;对于临床用药观察指标,药学人员行为及患者自我行为导致的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居多;普通观察指标中用药问题均属于处方者的责任范畴,临床各科室都有各自的用药规律和习惯,临床医师的尽责对于促进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方面有很大的影响;重点监测病人补充指标中,不规范行为较为集中表现在医护给药时间的长短以及所采用的操作方法。另外,药物信息知识缺乏及经验缺乏,也会造成西药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导致不能根据药动学原理制订个体给药方案。所以,药品本身来源可靠,质量均有保障,临床药师有提醒医生密切关注的责任,安全性也就相对较高。总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作用在整个西药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中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

3 临床不安全用药的防范和相应处理措施

药品上市流通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许多环节,西药临床用药不安全是威胁患者健康的严重隐患,需要各职能部门的严格监控,要提高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认知度,国家政府和各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都应提高防范的警惕性和能力,做到监管到位,责任到人,建立起较好的防范不安全用药的措施,以减少用药错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监督部门严肃履行药品质量监管职责,提高医疗机构中各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药品包装与标签的标准,建立系统的防范措施,建立和推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全作为医疗卫生管理目的,成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药物治疗委员会,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用药管理制度,建立机构内的用药安全系统,重视和培养临床药师队伍,开展患者用药教育工作,及时纠正用药不安全的情况,医院药师必须保证准确配发药品,提高院内用药的安全性。

健全用药体系,医务人员应了解自己在用药链中的角色,各岗位的医务人员都应建立终生学习的理念,遵守岗位流程的操作规程,树立患者安全第一思想,应履行减少或避免用药错误的责任,有义务给患者解释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须知。明确临床医师的职责,做好护士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并发挥临床药师主体药学服务与安全管控。

参考文献

[1] 王海莲,陈海珍.不合理用药调研概况与干预策略.中国药师,2005,8(4).

[2] 郭代红,刘阪阳,魏鑫,等.应用PASS对1207例住院患者用药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2).

[3] 邓艺,彭柳芬.临床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医学信息,2007,20(10).

[4] 刘晓琐,施安国.我院2003年度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浅析.中国药房,2005,16(3).

上一篇: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预防 下一篇:计算流体力学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