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为的管理

时间:2022-09-30 03:30:34

不安全行为的管理

摘 要:大量的煤矿事故调查与统计研究发现,我国90%以上的煤矿事故源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一直被认为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最主要原因。分析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学习方式对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对煤矿企业的行为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 三违 五步工作法 工作安全程序 工作许可 高温 高压

一、 不安全行为概念

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狭义上,不安全行为指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从广义上,不安全行为泛指违背安全工作程序、违背安全工作惯例和原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不良后果的一切行为。广义上的不安全行为至少包含三类:三违。

二、不安全行为特性

1、行为方式多样性。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有骨骼206块,骨骼之间由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接。骨连接分为活动骨连接、半活动骨连接和不活动骨连接。活动的骨连接成为关节。人体中关节有78处,这78处关节的任何一次活动,就是一次行为。例如,人手指的点、划、勾、指、抓、握等等就是指关节活动的结果。如果借助工具或装备,人所能实现的行为更多。

2、行为方式复杂性。

人的行为可能是本能反应,如非条件放射所产生的动作,也有应激反应,如在外界条件刺激下,人脑做出判断后,中枢神经系统指挥肢体所产生的应激。任何工作场所环境因素改变、设备和工具条件变化都可能导致人行为变化,产生复杂的动作。

3、行为原因不确定性。

不安全行为可能是由于人员主观上错误判断产生的冒险行为,也可能是客观上本能反应产生的行为,还可能是意识缺乏、知识不足所产生的不当应激行为。在执行一次任务的过程中,个体不同,所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其原因具有不确定性。

4、行为幅度难控制性。

由韧带和肌肉收缩带动关节转动,从而产生肢体动作,这个过程是非常短暂和连续的、动作需要借助爆发力和惯性完成,因此在动作过程中,对动作力度和幅度进行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动作需要反复联系才能具备控制的能力,这就是技能。

行为痕迹隐蔽性。行为完成的过程是短暂的,很多行为是无痕的,所以在行为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不安全行为难以被发现而错过。不是每个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很多没有导致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被隐匿,并在长期的实践中被默许为安全行为。

5、行为特性非常复杂性。

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行为学、人工程学等方面的内容,安全管理中,不安全行为管理非常困难。

三、不安全行为分类

四、行为管理的方法

对于生产人员而言,作业行为发生于任务中。因此,实施行为管理,要从任务管理入手。从工作认定中,把任务按照危险程度分为:高危任务和一般任务。

1、一般任务的管理方法:

接到任务进行分工―负责人技术交底―作业人员五步工作法检查―执行操作规程―负责人监督―结束。

2、高危任务管理方法:

高危泛指作业危险性高的任务。通常包括:

1)危险场所(位置)内的任务;

2)接触或者暴露于高温、高压、高电压、高转速、剧毒、放射性装置的任务;

3)含有一种或者多种特殊工种作业的任务;

4)异常或者紧急情况下执行的任务;

5)以前没有执行过的新任务;

6)很少执行的任务;

7)新人员独立执行的任务;

8)其他通过风险评估确定的高危任务。

高危任务管理应实施工作许可和监督监护制,严格按照流程控制。按照以下执行:

下达工作任务―工作安全分析(JSA)――工作安全程序(WSWP)――工作许可(WP)――任务执行――工作监护(PJO)――工作终结。

上一篇:浅谈膜结构在大跨度建筑物上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办公自动化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