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16 06:58:18

浅析小学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由于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的素质教育有了新的挑战,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就是针对小学素质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指出小学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与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小学

伴随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对于学校还是老师、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而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素质教育三个模块对“新课程改革”展开论述。

1 素质教育本质的缺陷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从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转向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探索学生的天性,能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被有效的利用起来。这样看来,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有独立、特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体制下,这种素质化的发展很难完成。例如,现在每个班级大约有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如果要求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正常的授课都没有办法进行;但是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模式授课,那么就会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忽略他们的发展天性。所以这是一个本质的冲突,在这个矛盾的实体中怎么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彻底的实施素质教育,而且这个过程会很困难。虽然在小学中没有升学考试,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学生还要面对中高考,这些考试是不能被取消的,只要有考试在,分数就没有办法被避免,而分数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几乎没有办法消除。

2 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院校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小学都取消了升学考试,甚至是有的学校将平时进行的单元小测试也给取消了,唯一剩下检验学生成绩的只有期末考试。虽然取消了考试,学生们都很高兴,可以不同整天苦恼成绩提不上去,不同担心小学毕业生不入初中。应试教育不仅考的是学生,老师也在经历着各种考试。因为老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的,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就像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而素质教育貌似减少了许多压力,但是老师和学生表现得并不轻松。学校时常开展素质公开课,组织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参加,这就要求教师做许多的硬性工作,公开课、听课记录、班主任工作记录等等,这些要求也是很繁琐的。最后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那么最后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2.2 学生对于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由于素质教育和相关制度的发行,教师要承担越来越多的风险。之前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学生怕老师;而现在的关系却发展成为:“老师怕学生”。这种变化的成因是什么呢?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不能以任何形式体罚学生,而老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另一方面就是越来越放纵自己的学生,以至于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办法约束和管教学生。现在的老师很“怕”学生,而老师就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那就不会对学生认真负责。像是一个案例:一位教小学六年级社会的女教师,因为平时表现的比较严厉,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公愤。在一次上课的过程中,一位同学不小心将钢笔水溅到老师身上,而别的同学见到这个场面,纷纷模仿,最终的结果是老师的衣服背后都是钢笔水的印记。在班主任调查此事的过程中发现:此次事件的参与者都是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这么做的理由竟是:老师上课总是批评我们。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父母的溺爱,在学校里有教育制度的溺爱,老师不敢体罚,而现在连最基本的教育也不能做了。

2.3 小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课程与理论教学时有差距的,两者不能简单的统一。理论教学普遍缺少的是课程意识,只有较少数的人在研究课程,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实施,没有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反思,这样就不会有进步;第二,没有一种“教学觉醒”,教学知识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只是一味的重复,导致了刻板的教学方式。所有的缺陷都会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第三,中高考制度的存在让家长关注的只有学生的成绩。他们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的孩子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态度好不好?”而教师在面对着家长急切的目光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他们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第四,教师没有一个先进的研究方法。地方财政、国家拨款以及学生数量的减少等情况都会减少年轻团队的加入。现在奋斗在前线的老师都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教师。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着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他们没有办法理解新的内涵,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难以向前发展的局面。

3 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只有通过加大教育改革的强度,才能为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虽然中考和高考这两种制度不能马上被改变,但是权利应该交给学校,进一步扩大高中以及大学的自主招生权。招收学生的标准不仅是成绩或是分数,要给素质和能力更大的发展空间。

教育观念的改变也能较好的均衡教育。虽然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教育的方式。因为高等教育被我们摆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却没有重视其他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高等教育却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而职业教育更是发展缓慢,没有高端的技术人员输出。这些都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均衡教育,这才是最实在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就是教师,所以加强教师的教育改革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根本保障。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最基础力量,教育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以及国家的强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古今中外,教师的地位都是很高的,国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的名望,才能不断明确教师的职业发展,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让素质教育快速向前发展。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的进步必然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它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弊端。那么课程改革就是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虽然新课程改革存在缺陷和不足,但通常来讲,只有通过无数次的尝试才能迎来一次成功。而每一次成功的革命都会伴随一种新制度的产生。每一个事物都有优缺点,所以要能够客观的看待“应试教育”,而不是持完全否定的观点。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素质教育,不断的改变,才能让中国的教育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氟利昂冷库制冷工艺及设计要点探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的认识与安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