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时间:2022-06-16 06:28:50

浅析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摘 要】伴随着国际私法逐渐从追求形式正义向追求实质正义的取向转变,更加强调结果正义之趋势,各国纷纷在国际私法的立法实践中对客观存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的弱者利益予以特殊保护。我国国际私法虽然一定程度地体现出了对弱者利益的特殊关注和保护,但与国际上的先进立法体例相比,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国际私法;弱者利益保护;有利原则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人文精神的产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确立,完善保护弱者利益相关法律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在弱者客观存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如何调整才能保证合理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是国际私法不得不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私法中“弱者”的界定

(一)国际私法中“弱者”的内涵

对于“弱者”的概念这一根本性问题,各国学者至今没有定论,真正在国际私法的立法实践中给弱者下一个明确定义的也尚无先例。在深入探究国际私法中弱者产生的原因和实践中被普遍认为属于弱者的群体特征之后,笔者认为,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是指在特定法律领域的特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中相对处于弱势或不利地位,权利更容易被侵害而需要受到国际私法予以倾斜保护的当事人。

(二)国际私法中“弱者”的范围

从国际私法所涉及的领域看,国际私法中弱者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涉外婚姻家庭领域中的特定方,如需要确认是否有婚生地位的子女、被扶养人、被监护人和被收养人等;(2)涉外合同领域中的特定方,如涉外消费合同中的消费者、涉外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涉外保险合同中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受让人等;(3)涉外侵权领域中的受害人;不论是在一般侵权还是特殊侵权关系中,受害人都是由于加害人的不法侵害而导致自身权利和利益受到损害,其弱势地位显而易见,尤其是涉外产品责任关系中受害人的弱者地位最为明显。(4)特殊情况下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国家作为国际私法的主体之一,是国家成为国际私法中的弱者的前提,同时由于各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法律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导致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势差的产生,也为国家成为弱者创造了现实条件。

二、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现状

2011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正式施行,终止了我国学界围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问题展开的诸多理论纷争,同时也结束了我国冲突规则立法实践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的状况。经过细致梳理,发现其中不乏一些保护涉外民事关系中较弱方当事人权益的条款,但也同样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

(一)我国国际私法中体现对弱者利益保护的法律适用规则

1. 涉外婚姻家庭领域。我国国际私法在涉外婚姻家庭领域中对弱者利益的保护主要体现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5条有关涉外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第29条有关涉外扶养关系和第30条有关涉外监护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规定之中。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5条规定:“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没有共同经常居所地的,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这是我国国际私法首次对涉外父母子女人身、财产关系法律适用规则进行了规定,其适用原则为一般适用当事人共同经常居住地法律,例外适用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例外规定采用了规定多个连结点和有利原则相结合的做法,其“适用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律”的规定,显然是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最直接、最有力地体现。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9条规定:“扶养,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主要财产所在地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法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8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189条一直被作为涉外扶养关系法律适用的依据,由于其运用的最密切联系原则导致“盲眼”冲突规则的产生和存在,使一定能够起到保护弱者利益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9条中“有利于保护被扶养人权益”的限定条件正好弥补了旧规则的这一缺陷,使法官在多个连结点指引的法律中确定所应适用的准据法提供了选择标准,并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如此规定使法律选择必须以有利于被扶养人的结果为导向。规定多个连结点和有利原则相结合的做法,满足了保护属于弱者的被扶养人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国际立法潮流。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0条规定:“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 同时,《民通意见》第190条有关监护的法律适用规则由于与新法不一致而被废止,因为此种通过单一连结点确定准据法的传统立法模式,无法摆脱其机械、僵硬的致命弱点,从弱者利益的保护角度而言,被废止势在必行。而新法采取了规定多个连结点和有利原则相结合的立法模式,与涉外扶养如出一辙,同样能够实现对监护关系中被普遍认为属于弱者的被监护人相当程度的保护,充分体现了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予以特殊保护的立法倾向。

2. 涉外合同领域。《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施行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5条的规定一直作为我国法院处理涉外消费者合同法律冲突的主要依据。以意思自治原则为首要,同时辅之以最密切联系原则和“特征性履行”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合同关系所应适用的准据法。此种做法在处理一般合同纠纷时能够实现对各方利益的平等保护,但是依此处理客观存在强弱之别的消费合同纠纷时,却难以达到保护弱者的目的,无法实现对涉外消费合同中被普遍认为属于弱者的消费者以合理保护。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2条规定:“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或者经营者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没有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与旧规则相比,新法并未采用合同领域普遍接受的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协商选择法律的做法,也摒弃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其中“消费者选择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的,适用商品、服务提供地法律”蕴含着保护弱者利益的精神。其赋予了消费者一定程度的选择权,确实已经在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发展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的确定性,但与目前国际上消费者合同领域对弱者利益保护的先进立法实践以及保护的力度还有所差距。

3. 涉外侵权领域。《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顺应了区别特殊涉外侵权行为和一般涉外侵权行为适用不同的法律予以有针对性调整的国际立法潮流,其在特殊侵权行为之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相关规定中,体现了保护弱者利益的立法精神,可谓是我国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利益的发展进程中迈出的意义重大的一步。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5条中“被侵权人选择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损害发生地法律的,适用侵权人主营业地法律或者损害发生地法律”之规定体现了保护弱者利益的精神。采用规定多个连结点和赋予被侵权人一定的法律选择权的立法模式,确实能够在实践中起到保护被侵权人利益的作用,但却只是作为例外适用情形而加以规定,虽能体现立法者给予弱者利益特殊保护的思想,但并未完全在立法中贯彻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利益的精神。

(二)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不足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施行使我国国际私法中保护弱者利益理论适用领域狭窄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保护的方法也大大改进。但必须承认的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保护弱者利益理论确立为国际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还没有被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实践所接受,同时该理论在我国整个国际私法体系中的地位也并未明确。我国国际私法只在“细枝末节”上贯彻保护弱者利益的精神,却不从根本上、原则上对弱者利益予以特殊关注,可谓其最大的缺陷。

2. 与国际上在保护弱者利益方面的先进立法体例相比,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实践中保护弱者利益理论的适用范围还是相对狭窄,例如对于国际上普遍认为存在弱者的涉外收养、劳动合同、保险合同等法律关系中并未考虑弱者利益的倾斜保护。此外,即使在有关冲突规则能够体现对弱者利益予以特殊保护的领域,保护弱者利益的宗旨和精神也没有彻底被贯彻。例如,在涉外消费者合同和产品责任领域,能够起到保护弱者利益作用的规定,只是作为一种例外情形而出现在立法中,而且还有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如何完善我国国际私法在保护弱者利益方面的立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完善

(一)完善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立法绝不是思维简单叠加的产物,其都是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各方主体利益的基础上,运用大量先进立法技术而创制的。因此,进行我国国际私法在保护弱者利益方面的立法完善时,除了要遵循一定的立法准则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 在对弱者利益进行特殊保护时必须把握保护的“度”。强弱之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法治社会立法追求的目标就在于通过调节使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利益达到一种积极的平衡,以维护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这也就决定了作为调整手段之一的法律不能无限度的偏袒任何一方,切不可因为过分保护弱者的权益而不适当地牺牲强者最基本的利益,很可能同样是产生新的不公正结果,以极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社会的后退。矫枉过正,过犹而不及。因此,对弱者利益进行倾斜保护到何种程度是立法者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仍需在研究和立法实践中不断探索。

2. 完善我国国际私法保护弱者利益的立法不但要顺应国际潮流,而且要具有中国特色,这就要求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多种现实因素。作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私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制订和完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是根本,所以立法必须考虑在全球化时代如何促进我国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以达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完善建议

1. 将保护弱者利益确立为我国国际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当今各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实践中弱者的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而且理论上弱者可能存在于国际私法中的任何领域,但由于法律具有一个致命性的弱点即滞后性,因此必然产生现行法律无法对新出现的弱者进行保护的真空状态。在此情况下,基本原则所具有的稳定性强的特点,正好能够弥补法律自身的滞后性的不足。尤其是在处理新型、复杂的法律冲突时,能够以对基本原则的违反为由,排除适用冲突规则指引的但不利于弱者利益保护的法律,进而得到国际私法所预期的公正、合理的处理结果。因此,将保护弱者利益确立为国际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将有利于从整体上指导和弥补国际私法各领域有关弱者利益保护的立法及其不足,并逐渐渗透到国际私法体系的各个制度和规则之中。

2. 完善冲突规则,充分运用有利原则。由于间接调整方法是国际私法的主要调整方法,而且也是相对容易通过完善为弱者提供最直接有力的保护之处,所以要想改变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不足之现状,就必须在整个体系中确立保护弱者利益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完善冲突规则。

综观各国立法实践,在众多对弱者利益的保护方法中,有利原则能够对弱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充分体现着保护弱者利益的精神。与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等方法对弱者所提供的仅是一种可能性大小有区别的保护不同,有利原则以结果作为导向,其强调的是最终的结果必须有利于弱者,保护的效果必定是切实的。例如在涉外婚姻家庭领域,完善涉外收养关系法律适用规则,摒弃传统式的单一、机械的冲突规则,采用规定多个连结点和有利原则相结合的模式,给予被收养人特殊保护。

参考文献

[1] 曲波.国际私法本体下弱者利益的保护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 齐延平,韩德强.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 李双元.再论起草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几个问题[J].时代法学,2010(04).

上一篇:军工板块迎来新机遇 下一篇:从历史的维度看中国死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