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调整:腾讯的又一次转型

时间:2022-06-16 06:24:18

架构调整:腾讯的又一次转型

在媒体和业内人士对腾讯架构重组有了N个版本的猜想后,2012年5月18日腾讯终于揭开了架构重组的神秘面纱。此次腾讯架构调整的最大变化是从原有的业务部门制转向事业群制,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

将原有的业务部门打破,重组为现在的六大事业群,这样一个架构调整,腾讯公司所有的业务部门和支撑部门均有涉及。对此,有业内人士称这是小马哥对腾讯动的一次大手术。不经意间,此次架构调整距2005年的大变革已有七年之久。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架构调整是腾讯又一次转型的信号。

构调整究竟为哪般

腾讯此次架构调整,与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猜测有吻合之处,也有意外之举。高速成长之后,腾讯已经是一个拥有2万多名员工的庞大帝国,业务部门的复杂程度不仅令外人捋不清头绪,既便是腾讯内部员工也有些困惑。在一些关于腾讯架构调整的报道中,“折射”出腾讯组织架构的复杂程度。

简单地说,腾讯此次调整的最大变化是,首次将社交网络独立为一个与其他事业部平行的独立事业部,以及将电商部门独立为全资子公司。前者包括朋友网(活跃账户数超过2亿的社交网络)和QQ空间(活跃账户数近6亿的社交网络),独立后两个平台将在开放平台上走得更远,可能成为腾讯下一个收入增量来源之一,上个季度该部门的收入超过20亿元,约占全部收入的21%。

最大的意外则是对微信和其领军人物张小龙的定位,之前业界一直预期他会和其他几大事业部负责人平起平坐,且微信可能成为这次重组的核心。现实是,他的头衔为一般的副总裁,仍然负责广州研究院(包括微信),隶属于企业发展事业群,由总裁刘炽平分管——该部门还负责投资、国际业务等。

之前腾讯寄予厚望的搜索部门,则为其始终波澜不惊的表现付出代价——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并入移动互联网和技术工程事业部,毕竟在一个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形成,而且传统搜索门户模式被社交网络部分分流的前提下,继续在传统搜索领域投资不一定能获得可以接受的投资回报。

与业务部门架构调整同步的,还有人事的调整。曾经对各事业部的成长发挥重大作用的领军人物,也都官升一级,从高级副总裁上升为高级执行副总裁,而新任命的COO任宇昕则体现了他在过去数年对腾讯的贡献——他所负责的游戏等部门贡献了腾讯一半以上的收入和主要增长动力。

至此,腾讯架构调整的原因已经非常清晰,砍掉亏损的业务线,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因为腾讯现有的业务已经遭遇发展瓶颈,财报也佐证了这一事实。腾讯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总收入为96.479亿元,比上一季度的79.225亿元增长21.8%,计17.254亿元。业绩增长由100%下降至50%左右,又下降至20%左右,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的现状迫使腾讯转型,架构调整无疑成为腾讯转型的前奏。

构调整为转型铺路

实际上,腾讯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酝酿架构调整,腾讯内部人士对媒体如是说。去年腾讯宣布开放,可以作为腾讯变革的一个起点。最近一年多,马化腾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开放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言外之意,腾讯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腾讯的旧有组织架构设立于2005年,离上市时间不到一年,将公司划分为S(职能系统)、O(运营平台系统)、R(平台研发系统)、B0(企业发展系统)、B1(无线业务系统)、B2(互联网业务系统)、B3(互动娱乐业务系统)和B4(网络媒体业务系统)等8条线。

上述架构的设立,是基于2003年的“拓展多平台业务领域”,并着眼于2005年提出的未来打造“一站式在线生活”的战略。2010年,3Q大战爆发,腾讯内部的尖锐矛盾浮出水面。身为庞大QQ帝国掌门人的马化腾,也深知腾讯高速扩张后面临的问题,在写给内部员工的邮件中,马化腾表示:“随着公司人员规模的扩张,垂直的组织层级越来越多,横向的跨部门合作也越来越多,很多情况下,内部跨团队沟通会出现问题。”

IM、电子商务、微博、游戏……围绕在腾讯企鹅周围的,是一个又一个产品,而究竟有多少产品?连腾讯自己的员工一时也难以回答清楚。初期,腾讯围绕2005年构建的一套按照业务职能线划分的架构体系扩张,业务阵营庞大后,问题接踵而至。产品线越来越多,组织架构就越来越复杂,加之各部门的KPI考核是各自为政,腾讯内部管理的混乱可想而知。

据腾讯某离职员工透露:“进军电子商务的腾讯,电商部门归B2线管理,而财付通属于B0线,两条线分属不同的领导,电商部门向卖家收取2万元的保证金,但付款是在财付通,如果商家不在腾讯开店了,却要与财付通沟通。但电商和财付通有各自的客服,电商的客服不能回答财付通付款的问题,这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除了内部的管理混乱外,腾讯现有的业务发展也遭遇了瓶颈。3G普及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很多互联网巨头正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坐拥7亿QQ用户的腾讯也不例外。

对于移动互联网,腾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兼容市场上各种平台的手机QQ已经成为腾讯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坚实基础。当微信、手机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等一系列移动产品相继上市后,腾讯的产品线更混乱,效率更低,基于PC的产品与基于手机的产品品牌混乱、研发混乱。不转型,腾讯会死在自己手中,而架构调整顺其自然成为腾讯转型的第一步。

构调整实质是转型

透过架构调整,我们已经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腾讯未来的发展战略。正如DCCI创始人胡延平表示,“大社交、小灵快、大平台、多线程”是此次腾讯的调整核心。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微信的战略地位已经奠定。架构调整后,腾讯在互联网领域有QQ,在移动互联网有微信,QQ和微信之间又形成了良好的互通。在互联网遭遇了瓶颈后,腾讯把增长点寄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严格来说,腾讯早已经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手机QQ浏览器和腾讯手机管家这些产品是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序曲。在2011年里,手机QQ浏览器与腾讯手机管家在安全方面的深度融合,可以说是腾讯转型的一个布局。其实是腾讯想复制QQ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模式。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领域,QQ电脑管家和QQ浏览器等产品底层依赖QQ这个大平台,安全理念又将这两款产品变为一个应用链条。在互联网领域,腾讯的产品已经涉及输入法、浏览器、杀毒、网购、网游等领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同样在复制QQ在互联网的模式,将一款产品作为底层应用,由此衍生众多的应用。低调的微信只运营一年多,用户却突破1亿人,这为腾讯转型移动互联网指明了方向。

就在腾讯架构调整传言漫天飞舞之时,微信悄悄地推出了“朋友圈”功能,这是一款SNS应用,类似Instagram的图片分享应用。借助QQ和手机通讯录两个平台,微信用户轻松突破1亿,成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社交软件。纵观腾讯现有的产品布局,结合腾讯此次架构调整,不难预言:微信将是腾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产品。

架构调整后,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已经非常清晰。微信为核心,手机浏览器、手机QQ、手机安全产品、手机桌面将依托微信这个平台拓展。架构调整是腾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迈出的第一步。不过,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仍面临挑战,一是竞争对手,二是架构调整的隐患。架构调整后各个事业部的权力将更加强大,这可能会助长离心力,使公司层面的资源协调更难,并且使产品用户层面过于庞杂混乱的局面更加恶化。

在2011年6月的开放大会上,马化腾喊出“再造一个腾讯”的口号。当时,很多媒体一致认为腾讯要转型。现在看来,在开放大会之后,腾讯对内部架构进行了最大幅度的调整,除了继续推出开放平台外,这也是腾讯的又一次转型——深化开放,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上一篇: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PCB板暂存机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