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之路 第8期

时间:2022-06-16 03:43:52

作者小传:

199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音像部,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2003年作为新华社第一批专职驻外电视记者派驻非洲总分社(肯尼亚内罗毕),新华社为其配备了一台佳能D30相机,随后,在肯尼亚的稀树大草原上竟爱上摄影,并一发不可收拾,在自己摸索中,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摄影实践。

2005年7月,转入摄影部体育组,开始学习体育摄影。短短5年时间,他几乎摘取了一个摄影记者可能摘取的所有奖项。

“美”是一张体育摄影照片成为精品力作的基础:体育摄影的精品力作怎么能够不“美”?当然,这种“美”不是指狭义的形式的美,或是仅仅带给人们感官享受的美;而应该是广义的“美”: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内在的,不仅使观者的眼睛得到享受,而且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内心的震撼。而“独特”则强调的是精品力作的稀缺性和排他性:一张体育照片,即使它兼具新闻性与艺术性,画面极具张力,但如果它拥有几个或者几十个“多胞胎兄弟”,它的价值也会相应降低。

独特之难 难于上青天

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产生精品力作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要把照片拍得很美变得容易了,但要拍得很独特却变得更难了。

实际上,评判一张照片是否是精品力作,是否“绝”的标准在体育摄影发生发展的一百多年间一直影响着人们对照片的判断:回顾几十年前那些享有盛名的体育照片,你可以发现它们最大的潜在共性就是独特――蛙泳运动员刚刚露出头来呼吸时脸上覆盖着一层薄纱似的水帘的瞬间、高低杠运动员在杠上飞腾的瞬间、甚至包括百米运动员撞线时伸出舌头庆祝的瞬间……这些瞬间现在看来或许毫无新意,但考虑到那是一个靠手动聚焦来捕捉瞬间的年代,你就不得不向这些照片顶礼膜拜了。

随着自动对焦、高速连拍,更为重要的是数码科技的不断完善,拍摄体育照片的难度下降了,但精品力作却依然如凤毛麟角,因为水涨船高,“绝”本来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标准。实际上,我不得不悲伤地说,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产生精品力作的几率大大降低了:科技发展的最大意义就是全民受益,不仅仅是专业的摄影师,当然也包括摄影爱好者。当我凭借先进的相机跨越技术障碍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同时跨越了,甚至一个刚刚学会拍照不到5分钟的人都有可能凭借一台先进的相机拍到和专业摄影师完全一样的照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把照片拍得很美变得容易了,但要拍得很独特却变得更难了。

同时,体育比赛的特点更将这种难度加剧。

体育比赛有什么特点?我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开性和表演性。体育摄影的拍摄对象以体育赛事为主,而体育赛事是一种可预知的新闻。比如奥运会,全世界都知道它将在何时何地发生,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可预知,但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到现场去等待和拍摄这个结果,那么,当成百上千个摄影记者还有业余摄影爱好者将镜头对准同一个拍摄目标的时候,你怎样来保证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具有独特性?在这么一大群野心勃勃的摄影师里,你靠什么来独占花魁?――独特之难,难于上青天。

独特的技法

“独特”是指自己不仅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这种技法,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这样就能使这种技法真正为我所属。

掌握用灯的技巧应该是体育摄影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法,因为这实际上是展示摄影师对光和影像的控制能力。

精品力作应当内敛、适可而止、收放有度,而不是浮光掠影、肤浅的炫技。

小李飞刀,凡铁打造,但是见过这刀的人都死了,为什么?杀人的不是刀,而是李寻欢的手。无论对手是用剑、用刀还是用棍,李寻欢伸手就是一把小飞刀,因为这一刀他甩得特别快,靠这一刀基本天下无敌。李前辈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借鉴的――要想独步天下,必须要有独特的技法。

体育摄影有着非常多的技法,谁要想独占某种技法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我这里所说的“独特”是指自己不仅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这种技法,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这样就能使这种技法真正为我所属。

2007年,马克思・罗西凭借一张在体操世锦赛上用慢速快门拍摄的吊环与自由体操者几乎重叠在一起的照片获得了当年的荷赛金奖:这张照片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说到这张照片,我有一个非常刻骨铭心的教训:就在马克思・罗西拍摄这张照片的位置,在前一天的女子赛台训练中我也去看了同样的角度:平衡木和自由体操重叠在一起。我看了看,觉得拍出来并不是很完美,没想到,到了男子预赛,罗西用慢速快门将吊环和自由体操叠到了一起,创造出了一张独特而唯美的照片:摄影师以自己独特的审美力、发现力,将慢门变为了李寻欢手中的飞刀。

在体育摄影界,想要获得精品力作的每一个记者应该都有这样一把或者好几把属于自己的小李飞刀,也就是独特的拍摄技法,而慢门应该就是其中之一。慢门使用简单、威力无穷,是体育摄影师使用最多也最滥的一种技法。但要把慢门变为自己独特的技法,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积累:慢门谁都会用,但何时用、在什么项目、什么瞬间用却大有学问,我的经验是摄影师不仅要观察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运动轨迹和运动形态,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拍摄主体运动时的背景来进行拍摄――慢门追随使背景虚化,但是虚化后的背景对于整张照片来说非常重要,形成照片意境。

图1这张名为“小蝌蚪找妈妈”的照片就是我苦练慢门技法之后拍摄的:2010年11月20日,中国队队员在佛山进行的广州亚运会花样游泳集体项目比赛中,以192.000分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以前拍摄花样游泳,我会在运动员入水后向着集结地点移动的这个短暂的瞬间稍作休息,而集中精力准备拍摄她们达到集结地点后的高难度亮相或者抛接的动作。而这一次,慢门让我重温了与儿时书上极其相似的奇妙瞬间。

与慢门相比,对于中国的体育摄影师而言,接触较少的一种拍摄技法大概就是用灯: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除了一些新闻会之外,几乎很少能够有机会用到灯。大多数的室内项目比如体操、跳水等等,因为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甚至危及他们的安全而禁止使用闪光灯,而一些室外的项目由于摄影师往往距离运动员非常远,无法用灯。

但我个人认为,掌握用灯的技巧应该是体育摄影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法,因为这实际上是展示摄影师对光和影像的控制能力。在国外,灯是一个优秀体育摄影师的必备良器――无论是在拍摄体育人物照片,还是一些特定的比赛项目,灯除了提供光线的功用之外,还能帮助摄影师去创造独特的影像。

在美国NBA的赛场,灯是极少数摄影师的特权:只有获得授权的摄影机构才能在赛场上空安装巨大的闪光灯。体育画报在NBA的决赛阶段甚至要在赛场上空安装超过10盏闪光灯,这些灯帮助摄影师照亮拍摄主体,压暗背景,获得与其他现场摄影师完全不同的照片。

但说来惭愧,我和大多数国内的体育摄影师一样极少使用灯,因而在这方面一穷二白。但是令我兴奋的是,仅有的几次用灯经历都使我收获了让自己感到惊奇的照片。

图2这张名为“云中漫步”照片拍摄于2010年的8月18日,大雨将至,乌云满天,在台湾新竹县义民庙外广场的高桩上进行舞狮表演的表演者仿佛漫步在云中。

在拍摄这场舞狮表演时我注意到了天空戏剧性的云彩,我想象着能够把舞狮的选手和云拍到一起去,然而,有一个小问题,云的亮度和舞狮选手身上的亮度差距非常大,这意味着如果我要保留狮子身上的漂亮的色彩,就不得不让这些戏剧性的云彩消失,天空成为一片死白;而如果我想留住那些奇幻云彩的样子,舞狮选手将成为一个没有颜色和细节的剪影――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闪光灯,它帮助我留住了所有我想保留的细节。

闪光灯确实是摄影师创造独特的“利器”,它等于摄影师随身携带了一个可以调整方向和强度的光源,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架在自己的相机上直扑拍摄主体,所得到的照片也注定与其他摄影师完全不同;而如果再与相机的各种功能相结合,更能创造非同寻常的影像。

图3这张名为“荣耀之路”的照片拍摄的是2008年8月23日,中国选手任成远在北京奥运会女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中以1小时47分40秒的成绩获得第五名。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崎岖的林间赛道上,运动员沿着布满美丽光斑的赛道,奔向奥林匹克梦想。这张照片就是使用闪光灯和慢门配合拍摄的。然而,在比赛中使用闪光灯要格外小心,因为突然的亮光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视力,甚至危及高速运动之中的运动员的安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切不可直扑运动员的眼睛,而应该选择侧面或者背面的位置。

如童话中所写的那样,灰姑娘最后一个来到舞会,却带走了王子,除了她自己天仙般的容貌和气质外,灰姑娘靠的就是自己的独门暗器――水晶舞鞋,而对于摄影师来说,独特的技法就是水晶舞鞋。

而在浩如烟海的摄影技法之中,慢门和用灯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对于体育摄影师来说,掌握越多的技法就拥有越广阔的创作空间,因为每当掌握了一种技法,就如同增加了一种思维的方法――技法就是摄影的语言,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人类的历史上,伟大的语言家往往也是非常出色的思想者,因为他能够用多种语言所代表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然而,对摄影技法使用必须有度而且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切忌炫耀性地展示技巧。使用摄影技法的终极阶段是忘记这些技法,因为摄影的目的是要创作出照片而不是展示技法。精品力作应当内敛、适可而止、收放有度,而不是浮光掠影、肤浅的炫技。

独特的瞬间

从理论上来说,一场比赛可以解构为无数的瞬间。

拍照片不一定要像上馆子――哪里人多去哪里。

独特的瞬间有时来自摄影师的预测、凝神和运气。

如果我们以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态度来分析体育比赛,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场比赛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个片段组成的,而每一个片段对于摄影师来说,又可以用成千上万个角度来展现――每一个片段与每一个角度相结合都能成为一个摄影的瞬间,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一场比赛可以解构为无数的瞬间。

那么面对如此纷繁多彩的瞬间,我有必要和其他人站在一起去捕捉几乎完全一样的瞬间吗?

如果你是专门负责这个项目的摄影师,你需要满足自己的媒体或者是用户提出的对这场比赛的需求,那么这样做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摄影师扎堆的地方通常是最大众化的新闻可能出现的地方,而媒体通常对这样的瞬间求之若渴。

然而,如果你只是偶尔打酱油路过赛场,并不负担什么重要的发稿任务,或者你对所要拍摄的比赛或者人物有着自己另外的理解和认识,那么你有必要去那个最拥挤的拍摄位置增添那些重任在肩的摄影师所受的苦难吗?

图4这张名为“天下英雄 ‘环’聚一堂”的照片拍摄于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右三)在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大战中一路领先。

我在北京奥运会时是游泳报道组的一员,而8月16日晚上恰好没有游泳比赛,这使我有机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鸟巢”见证这届奥运会历史性的一幕。可是,当我到达“鸟巢”的时候,我发现摄影记者和相机的总和已经非常多:拍摄撞线的最佳位置――百米跑道的终点对面的摄影高台和地沟里已经聚集了数百名摄影记者,其拥挤程度接近春运时的硬座车厢,而在这些记者的前面跑道上以及他们身边的栏杆上,奇形怪状的抓手和三脚架上固定着数量比摄影记者的数量可能还要庞大的遥控相机,另外,在跑道尤其是在终点线两边的空地上,也都布满了遥控相机。

我只有顺着楼梯往上走,看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奇迹出现在正对着百米终点的二层看台:这是一个专门提供给电视媒体的看台席,异常空旷。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这里居然只有一个摄影记者:这些平时总爱乱窜的人现在可能都挤在楼下,一身臭汗地等待着博尔特的撞线。

那么这个角度我能拍什么呢?这个问题足以让我殚精竭虑,但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大战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在一个没有摄影记者的地方,考虑这个地方到底适合拍什么,绝对是一件痛苦但有价值的事。

经过观察,我发现在这个位置用300头正好能够将百米跑道中间位置上的奥运五环标志全部拍进去,而且所有选手都是正脸,这就是这个角度的独特之处。在楼下的媒体看台以及地沟,你根本看不到跑道上的五环,而侧面看台则可能无法拍到所有运动员的正脸――也就是说,这个位置是展示奥运百米飞人大战的激烈程度并用五环将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几位百米飞人圈在一起的位置。

这个经历给我的启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告诉我其实每一个摄影位置都有可能捕捉到独特的瞬间,关键是看你的需求以及对所拍摄瞬间的理解;拍照片不一定要像上馆子――哪里人多去哪里。

然而,对于体育摄影来说,大多数时候摄影师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有时摄影师甚至必须和其他的同行站在一起,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没有可能捕捉到独特的瞬间呢?答案依旧是肯定的:只要摄影师能够深入地阅读和分析比赛、预判、全神贯注,当然,也需要一点点好运气。

图5这张名为“怒放”的照片拍摄于2008年8月14日,中国选手刘子歌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后展开手里的五星红旗。

作为新华社游泳报道小组的一员,当天我被安排在看台上的摄影席位从侧面拍摄比赛,并负责颁奖仪式后的金牌展示:颁奖仪式结束后,获得奖牌的选手会从摄影记者所在的看台前走过,组委会在摄影记者的看台前专门设定了两个拍摄点。当运动员走到每一个点时会停下来,面向摄影记者展示奖牌。

作为一名中国的体育摄影师,我也渴望能够将刘子歌打破世界纪录的那一个美妙的瞬间定格,渴望捕捉到刘子歌在泳池中劈波斩浪的英姿,渴望用我的照片展示刘子歌夺冠后的灿烂笑容――然而这一切对于我所在的位置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看台摄影席距离赛场较远,很难拍到运动员脸上的表情,而且侧面对于拍摄蝶泳并不是很好的位置,我该怎么办才能获得一个独特的瞬间?

在这一届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中,我见过了太多次的获奖运动员与看台观众/亲友之间精彩的互动活动,所以我在比赛前暗自猜测,刘子歌的父母、亲友会不会来到赛场,并与刘子歌产生一点火花碰撞?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瞬间,我的镜头从刘子歌走下颁奖台后就一直聚焦在她身上,食指也紧张地搭在快门按钮上,随时准备出击。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刘子歌从第一个金牌展示点走向第二个点之间的路上,不知道是观众席上的谁向刘子歌发出了什么信息,刘子歌突然展开了披在身上的国旗,这一刻她灿若星辰、笑靥如花。

这个时间非常短暂,只有一秒钟左右。此时,大部分等待拍摄金牌展示的记者大概还在等待刘子歌进入到自己的“伏击区”,而我则赶紧连续按动快门,拍摄了5张照片。在这5张照片中,国旗完全展开并露出五角星的只有3张,在这3张照片中,五角星没有被走在前面的焦刘洋遮挡的有两张――由于我使用的是每秒能够拍摄5张照片的相机,也就是说,能够拍摄刘子歌展开国旗的最好时间只有不到0.3秒的时间――一旦错过这0.3秒,我可能要抱憾终身。在奥运会结束后举行的“分享光荣与梦想――2008北京奥运会大型新闻图片展”上,这张照片被制作成巨大的宣传海报放在中国美术馆门口。

这张照片带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独特的瞬间有时来自摄影师的预测、凝神和运气。

图6这张名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照片显示的是:2010年11月25日,观众站在二楼看台走廊尽头的窗户后面观看第16届亚运会跳水男子3米板比赛。

广州亚运会跳水比赛的赛场边是一堵白墙,而白墙上开了一扇窗,有的观众喜欢站在那里观看比赛,这个场景让我觉得可以捕捉到一个有意思的瞬间:把观众和运动员拍到一起。当我正在拍摄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窗户里的女观众不知为何突然抬头向上看,此时一个男选手正好在窗户边试跳,而女青年满脸好奇的笑容仿佛在说:“谁这么不小心,乱扔东西,也不怕砸坏花花草草?”

广州亚运会跳水赛场的建筑特点为我拍摄这张照片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充分利用不同赛场、不同环境的特点进行拍摄是获得独特瞬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将运动员与其比赛环境的典型特征结合在一起不仅仅可以为照片增加氛围,同时更增加了瞬间的新闻价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张刘翔跨栏的照片,其背景上是否有五环标志或者是否有“鸟巢”的特殊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张照片的新闻价值。

所以,很多体育摄影师在比赛前都会尽可能多地熟悉赛场,目的就是为了寻觅赛场中能为我所用的东西。而赛场上究竟有什么可以帮助摄影师获得独特的瞬间呢?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因为答案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除了赛场上的风雨雷电、场馆的典型特征、比赛的会徽、标志等等外,一些小东西往往能够大显身手:有时摄影师已经不是在捕捉瞬间了,而是在创造――将比赛的片段和赛场上独特的景物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个你即使身在赛场也无法看到的瞬间。

图7这张名为“心动影动”照片显示的是2010年11月21日,当日本队队员在佛山进行的广州亚运会花样游泳组合项目比赛中表演时,她们的影子印在赛场中的一面玻璃上。日本队最终以94.000分的成绩获得银牌。

这张让人感到迷惑的照片是我借用文字记者看台席桌子上的玻璃隔板拍摄的:由于玻璃的反光,日本运动员的身影在照片右侧形成镜像,同时,由于玻璃的透明,泳池中的水波纹得以延续――我想,如果观者未曾在这场比赛时将眼睛靠近那些文字记者席上的玻璃隔断,并从那个角度去观看比赛的话,他或许难以知道这样的瞬间从何而来。

特立独行之路

独特的技法和瞬间归本溯源是来自于独特的思维。

独特的思维并不仅仅来自于思索和拍摄,它是一大群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摄影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人生经历等等因素相互冲撞、牵引、妥协。

提高自己思维独特性以及能力的途径是学习、观察、实践和思考。

追寻独特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超出了摄影的范畴――这不是在拍摄时围着赛场多绕几圈或者为了发现独特的瞬间而反复多次研究比赛所能完成的:独特的技法和瞬间归本溯源是来自于独特的思维。而一旦离开了独特的思维,技法与瞬间不过是无源之水,成了为了技法而技法、为了瞬间而瞬间――盲目的炫技和虚浮的繁华。

实际上,谈论这个独特思维的话题我并不是合适的人选:我常常因为自己无法找到独特的表现新闻的影像方式而殚精竭虑,黔驴技穷;也经常绕着赛场转了七八圈,累得汗流浃背、肌肉抽搐、口吐白沫却一无所得。但让我感到能够自我安慰的是我毕竟一直在努力。

图8这张名为“‘鸟巢’含苞待放”的照片显示的是:2008年8月8日清晨,国家体育场(“鸟巢”)那宏伟而带有奇幻色彩的身躯,静静地藏在露珠里,如同一粒含苞欲放的花蕾,等待着当天晚上那个伟大时刻的绽放。

为了这张照片的拍摄,我痛苦思索和努力了4个月的时间:2008年4月20日,在奥运会前的一次测试赛中,我在大雨中惊奇地发现,车窗玻璃上的几乎每一滴雨珠中,都能发现鸟巢的倒影――如果我能把这些雨珠中的鸟巢拍下来,那或许将是一张有点特点的照片。

在一次微距摄影的练习中,我又发现露珠同样可以映出它的被摄物体。于是我想到,拍摄露珠中的“鸟巢”或许能使“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这个事件具有某种哲学意义:与“鸟巢”那宏伟的身躯相比,露珠和雨珠是非常渺小的,但渺小中却能包容伟大;同时,与奥运会开幕式的热烈相比,露珠中的“鸟巢”是宁静而安详的,但这宁静与安详正是精彩来临前的最好预示。

为了一张照片而痛苦思索和实践4个月,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对我而言,答案是肯定的,而实际上,困扰我的问题是如果我思考和实践了更长的时间,我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但遗憾的是,独特的思维并不仅仅来自于思索和拍摄,它是一大群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摄影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人生经历等等因素相互冲撞、牵引、妥协。

而提高自己思维独特性以及能力的途径是学习、观察、实践和思考:读书;观察社会、观察人;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像个知识分子一样在思考中生活……你必须做这些看上去与摄影无关的事,因为摄影不是按动快门那么简单,尤其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疯狂”的年代。

上一篇:危机修复的法则与技巧(三) 下一篇:传媒偷拍偷录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