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

时间:2022-06-16 03:15:39

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

摘要: 网络经济时代,加强供应链管理,有效控制机会主义行为,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协同作用已成为提升企业绩效水平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构建了机会主义行为、交互能力、信任与合作绩效的关系模型,利用156家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关系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对交互能力、信任与合作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交互能力与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链企业间交互能力对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机会主义行为与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中,交互能力和信任起中介作用。

Abstract: In the era of network econom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controlling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effectively and achieving synergy among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the key to get the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gression, theoretical model of relationships among opportunistic behavior, trust, interactive capability and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and empirically tested using the date from 156 enterprises in supply chain throug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opportunistic behavior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rust, interactive capability and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trust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interactive capability and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ve capability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trust and interactive capability play roles of intermediary function in the influence relation between opportunistic behavior and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关键词: 供应链;机会主义行为;交互能力;信任;合作绩效

Key words: supply chain;opportunistic behavior;interactive capability;trust;cooperative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274;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076-04

0 引言

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等因素使得供应链企业所处的环境愈发复杂,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获取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供应链企业亟需通过合作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由于合作企业源自不同的利益主体,所形成的合作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企业间除合作关系外,也会产生公开或潜在的竞争关系。竞争关系一旦存在,企业为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极易产生钻合同空子、违背承诺、隐瞒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会对合作关系的维持、合作绩效的保持造成威胁,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影响供应链的长期稳定,甚至会降低供应链上合作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如何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管理问题。

研究指出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会为了实现整体绩效,而放弃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个体绩效,而企业间的频繁交互正是合作关系维系及实现整体绩效的重要保障。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间通过频繁交互一方面获取自身所欠缺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化解企业间冲突,降低机会主义风险。又由于企业间合作具有非常明确的社会交易特征,企业间的交互往往不能通过合同中具体条款来规定,从而使得信任成为分析合作时不可忽略的因素。信任被认为是一种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顾虑的期望与信心,组织合作过程中需要通过信任来控制组织间的合作风险。鉴于合作企业间的差异性,必然会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此时企业间的交互和信任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协调交流平台,有利于消除合作企业在目标偏好和战略方面的差异,解决合作企业在思想和知识等方面的冲突。因此,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交互能力和信任的介入是否会引起作用效果的变化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基于此,本研究以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交互能力、信任与合作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我国供应链企业间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合作绩效的提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文献回顾

1.1 机会主义行为

最初在研究合作关系时,机会主义行为被笼统的定义为成员企业“采用欺骗手段来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对机会主义行为给出了新的解释,John认为机会主义行为是以隐瞒、违约、欺骗、窃取数据方式来误导他人的一种行为。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章以供应链为背景,将机会主义行为定义为供应链合作企业中的一方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不合理要价、隐瞒或扭曲信息等自立,致使合作企业的利益受损。

1.2 交互能力

按照资源基础的观点,资源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潜在能力,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企业可利用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源来增强竞争优势。Gulati的研究指出,企业间之所以建立伙伴关系,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在供应链这个环境中与其他企业存在关键性的交互,正是通过合作,企业间利用彼此互补性的资源与能力,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增加。并有学者研究指出,企业间合作绩效可以通过改善企业间的合作行为来得到提高,并从专项投资、信息共享和共同行动三个方面来评价合作行为。范佳慧在研究供应链合作关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把企业间交互水平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合作基础、信息共享、共同研发和问题解决。由此,可以发现企业间的“交互能力”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将其纳入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研究范畴之中。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供应链企业间的交互能力是指通过与在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方面相似的企业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盟,来获取外部的互补资源,弥补自身的资源欠缺,以此来获得竞争优势,并将其分为企业间的合作基础、信息共享和共同行动三个维度。在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时,以合作基础、信息共享和共同行动三个维度中各题项的平均值作为3个观测变量,来进行分析。

1.3 信任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角度开始对信任进行研究。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学者们对信任赋予了不同含义。Riddles等认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尽管存在风险,合作伙伴仍相互依靠,自觉地去承担责任并承诺不会利用对方的弱点来获取利益。魏旭光等认为企业间信任指的是,为了实现本企业目标对其合作伙伴具有的正向心理预期。综合上述学者对信任的研究,在供应链背景下,本文将信任定义为供应链成员企业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够完成他们各自的义务和承诺不会利用对方弱点来获取利益的信心。

1.4 合作绩效

合作绩效反映的是企业间通过合作所取得的成效,即企业合作之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或非经济效益。在合作绩效的评价方面,陈莹等用目标达成度、合作满意度及合作关系持续意愿等来衡量合作绩效。在供应链背景下,本文把合作绩效定义为,随着企业间合作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合作企业间愿意为合作投入更多精力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时他们感觉这种合作关系非常好,以此产生长期合作的意愿,进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获得合作效益。

2 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

2.1 机会主义行为与交互能力

企业间在选择合作伙伴,建立伙伴关系时,通常具有一定的惯性,并且,在确定了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企业间通过交互,合作关系不断得到调整,不得当的合作关系被终止,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合作伙伴间投机性的自利行为出现,将会对建立合作关系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进而影响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可见,当企业不能客观地看待合作行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时,合作的不满意感随之产生,进而影响到企业间的交互。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假设:

H1: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对交互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2 机会主义行为与信任

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导致企业间违规行为的产生,引起互相的不信任,破坏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如果合作企业中一方有机会主义动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则会采取扭曲或隐瞒信息的方式。合作企业一旦察觉到对方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时,将会防御性的提防对方,甚至中途背叛,自主先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而一方实施的机会主义行为会让合作企业对是否进一步合作产生疑虑,影响合作关系的维系,降低企业间的交互程度,增加企业间的合作风险,最终导致合作企业间的相互不信任。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假设:

H2: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对信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3 机会主义行为与合作绩效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利益的冲突,当企业以竞争的态度对待共同的利益目标时,企业间继续合作的动力就会降低,合作企业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目标,而不惜牺牲对方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企业间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长此以往,导致合作绩效的降低甚至合作的瓦解。可见,当一方不能理智的对待合作伙伴及合作行为时,对合作的不满意感也随之产生,此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则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的实施导致合作关系紧张,合作氛围受到破坏,最终影响企业间的合作绩效。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假设:

H3: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2.4 信任与交互能力

信任作为企业间交互的关键因素,合作企业间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促使其形成共进退的战略姿态,来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宋华等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信任为企业间联合行动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关系情境,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互惠关系的交易双方不会损害对方的利益,更不会计较利益的得失或有投机倾向,甚至,基于信任,交易双方会做出合同规定之外的努力来共同解决问题。可见,信任对企业间的交互是至关重要的,在信任的环境中,合作伙伴会进行自由的资源共享,并且这种信任的氛围有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假设:

H4: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交互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5 信任与合作绩效

众多学者研究发现,供应链企业间通过构建信任关系,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合作成功率和盈利能力。Krause 等研究指出,供应链成员企业彼此间的信任水平越高,共享的信息就越多,从而可做到成本上的节约,质量上的改进和顾客响应速度的提高,而这些附加价值恰恰有助于合作绩效的提高。可见,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水平确实会对企业间是否会进行合作及合作的程度产生影响,信任水平越高,越能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并且,基于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合作的有效性就会越高。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假设:

H5: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合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2.6 交互能力与合作绩效

企业间合作过程中,交互能力作为综合能力的一种显现,是成员企业与外部组织通过交往互动来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的能力。林子芬等研究指出企业间所拥有的共同价值观、发展战略等认知行为有助于绩效的提高。Uzzi的研究中指出,企业可以从对方那获取互补性资源和敏感性信息来提高合作绩效。MeEvily等研究指出,企业间通过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企业间交往频率和互动次数,还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时间消耗,从而推动了合作绩效的提高。可见,基于不同成员企业间的互补资源,交互的本质是为了推动“资源”的流动,实现企业间的资源互补,企业通过获得企业外部的资源,并加以运用和创新,最终使供应链综合竞争力和合作绩效得到提高,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假设:

H6:供应链企业间交互能力对合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构建出本文研究的理论模型,见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

本研究选用国内外已经使用过的成熟量表,来确保量表的信效度水平。其中机会主义行为(JH)量表主要来源于Gundlach等的研究;交互能力从合作基础、信息共享和共同行动三个方面来评价,合作基础(HC)量表来源于范佳慧的研究,信息共享(XX)量表主要来源于Li的研究,共同行动(GT)量表主要来源于Ivens的研究;信任(XR)量表主要来源于Doney等的研究;合作绩效(HX)量表主要来源于Krause等的研究。本研究使用Likert5 点式评分量表,根据实际情况,受访者或被调查者做出评价。

3.2 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样本,调查对象为京津冀地区的156家供应链上下游的制造企业。问卷发放时间为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8月1日,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发放方式,共发放600份,扣除答案不全及部分非制造业问卷后,回收电子问卷113份,纸质问卷15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63份,有效回收率为43.8%。

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以Cronbach's α系数值作为各相关变量信度的检测标准,当α≥0.6时,达到可接受水平;当α≤0.35时,则应拒绝。本研究各指标的组合信度均高于0.6,如表1所示,均达到了理想水平(α≥0.6),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一般认为,数据在做效度分析时,因子载荷值高于0.4时,被认为达到合格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中所有题项的载荷值都高于0.4,这表明各个变量所选取因子的效度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3.4 相关性分析

表2列出了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并且,由各变量的相关值可以看出,多重共线问题不存在,达到理想水平。

4 模型结果分析

4.1 理论模型检验

本研究理论模型的适用性,通过整体模型适配度来检验,将绝对适配指标(X2、GFI、AGFI、RMR和RMSEA)、增值适配指标(NFI、RFI、TLI、IFI和CFI)和简约适配指标(PGFI、PNFI、PCFI和X2/df)作为整体模型适配度的三个主要参考指标。本研究模型的各项指标见如表3所示。

4.2 假设验证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路径系数来进行变量间关系的说明。其理论模型路径系数及相应的P值见图2所示。其中,P值用于变量之间的显著性检验,当P

根据图2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对交互能力与信任作为中介的效应值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图2显示,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影响的直接效应值-0.37,表4显示,机会主义行为通过交互能力对合作绩效影响的中介效应值-0.19,表明交互能力的中介作用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降低;机会主义行为通过信任对合作绩效影响的中介效应值-0.12,表明信任的中介作用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降低;机会主义行为通过信任和交互能力的双重作用对合作绩效影响的中介效应值-0.05,表明信任和交互能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显著降低。

4.3 结论与启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问卷的信度、效度及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均达到理想水平,具体的实证结果及相应的管理启示如下:

第一,供应链企业间机会主义行为对交互能力、信任与合作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供应链企业间的交互产生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间存在竞争、合作关系的企业,并且,合作企业间是一种不完全的合同关系,当各成员企业对合作行为缺乏控制力时,就很容易产生“短期化”等机会主义行为,而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将对企业间交互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企业间关系的维系要从控制机会主义行为入手:一是供应链企业间在合作之初,可通过签订合同,并且合同中要明确规定有关违约、欺骗或钻合同空子等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条例,来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二是供应链企业间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诚实积极的合作者给予奖赏(订单量的增加),对机会主义实施者进行惩罚(订单量的减少),来鼓励企业间自觉抑制机会主义行为。

第二,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交互能力与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链企业间交互能力对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信任的氛围下,企业不会觉得自己会受到合作伙伴投机行为的影响,而会以更开放的状态迎接合作伙伴,进行资源上的交互,并愿意承担因交互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提高企业间信任水平对企业间的交互及关系的维系至关重要:一是企业间通过交往互动来使企业及时了解外界环境的变动及彼此间的动向,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关系风险,提高企业间的信任程度;二是成员企业应从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在伙伴关系建立阶段,选择文化匹配、发展战略匹配和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三是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优化整条供应链,建立电子化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在企业间的流通,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在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交互能力和信任分别起中介作用,并且,先后通过信任和交互能力使得机会主义行为作用于合作绩效(机会主义行为信任交互能力合作绩效)的消极效应值显著降低。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确立意味着信任关系的确定,彼此间对将来的合作行为及风险状况已进行了相关预期,当一方企业对合作产生不满意感时,机会主义投机行为动机会随之产生,但基于企业间已建立的信任关系及共同的战略目标,企业间仍然会以整体利益为重选择继续交互,随着交互作用的加深,反过来会加强彼此间的信任水平,当信任和交互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不断扩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合作循环,使得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影响的效应值显著降低。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证实了交互能力和信任的相互作用显著降低了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的消极影响,完善了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影响机理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机会主义行为对合作绩效影响的过程中,本文着重研究了交互能力和信任的中介作用,是否存在其他中介变量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深化对机会主义行为影响合作绩效机理的认识;第二,本文的研究样本主要来源于京津冀地区的制造企业,调查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来收集样本数据,扩充样本范围,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第三,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收集的数据在同一时间截面上,属于截面数据,后续研究中可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企业进行跟踪调查,收集纵向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验证结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Srinivasan R, Brush T H. Supplier Performance in Vertical Alliances:The Effects of Self-enforcing Agreements and Enforceable Contract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6,17(4):436-452.

[2]陈莹,武志伟.联盟企业间关系公平性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关系承诺的中介作用与目标一致的调节作用[J].预测,2014,06:15-19.

[3]Meevily B, Mareus A. Embedded T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J]. Strategie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1033-1055.

上一篇:火车站站房大跨度钢管桁架高空拼装技术 下一篇:宝贝,你为什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