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区联盟”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6-16 02:41:41

“家庭-学校-社区联盟”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力量不是孤立的,它是在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挥职能的,而其中家长的参与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面临着严峻危机,自1980年的“高质量教育运动”兴起后,家校合作就成为了学校教育改革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美国政府为此也相继出台教育改革方案,并在1993年的《美国教育法》中规定,每一所学校要与家庭建立家校合作关系,促使家长积极地参与有助于儿童的社会进步、情感发展和学业能力提高的活动。随着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提出“社区”概念后,“社区”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研究更是如此。作为发展中的社区,应以提高社区整体的服务内容,加强社区与家庭之间的亲密纽带,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种实现社区自身发展的现实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家校合作形成了一种趋向于更广泛的“家庭—学校—社区联盟” 模式。这一模式构建了学校与社区的伙伴关系,实现了社区与家庭的良性互动,值得国内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加以借鉴。

一、“家庭—学校—社区联盟”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生家长大多来自城乡地区,他们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家庭生活环境不甚相同,决定了家长学校只有采用多种形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借鉴“家庭—学校—社区联盟”的模式,学校逐渐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家长学校工作模式。

1. 完善制度和机构保障

2004年,我国重新修订了全国妇联、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特别强调要加强家长学校的指导管理与建设。2012年2月17日,《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颁布。这些纲领性文件为推进家长学校的管理与建设提供了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为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同时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将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我们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同时在各年级设立年级家长委员会,各班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年级家长委员会会议,了解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及时反馈家庭教育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协调三方力量并鼓励家长、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其次,我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培训制度、家长开展专题研究制度、家长学校考核制度、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2. 加强学校师资培训

为提高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学校十分注重师资培训。先后组织教师阅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班主任工作兵法》《我是这样和家长沟通的》《广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高中阶段)《真爱与错爱》等书籍;积极组织参与广东省班主任工作论坛或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全国教育专家王金战老师、华南师大刘剑玲教授和《中小学德育》王清平主编、北京十一中学曾军良校长、广州礼仪专家刘树谦教授、区教育局陈照麟副局长、明人学校大山校长等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另外,鼓励教师通过自学、面授、研讨等方式,了解新的教育理论,掌握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法、技巧,从而为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亲子沟通提供专业支撑。

3. 开辟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沟通渠道

家庭、学校、社区间的和谐互动只有建立在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互动,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方式与途径。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培训、家长专题研究会、电话、校讯通、家访、家校联系卡(《学生成长记录卡》)、班级博客或QQ群、飞信或电子信箱等方式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实现畅通交流,为实现最优化的教育合力提供了条件。

4. 充分挖掘家委会的人力资源

学校特别注重挖掘家长委员会的人力资源,把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请进学校,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如邀请胡忠医院医生来校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手拉手亲子活动;邀请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家长开办感恩励志讲座、为全校师生赠送《感动中国人物》等书籍。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功能,将社区资源引进校内。通过家长委员会广泛挖掘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层面接触社会并参与社会实践的宝贵机会。学校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与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要求高二年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于是,利用家长委员会的社会资源,通过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走向社会并了解各行各业提供了绿色通道。高二年级学生曾先后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包括交警一日工作体验、海豚俱乐部采访名人、志愿者协会了解社工、花都文化遗产采风等,走访过的单位包括风神汽车公司、市国土规划局、环保局、狮岭皮革皮具公司、机场、新华书店等,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了解了各类职业状况,为尽早做好高中阶段的人生规划和今后十年的人生规划打下了基础。

二、“家庭—学校—社区联盟”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

1. 重视家长委员会建设

基于“家庭—学校—社区联盟”模式的家长学校工作要特别重视家长委员会的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提高家长学校的工作效能,直接加强了家长、教师与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互动。第一,通过家长委员会工作,家长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较之前更全面更深入,因此更倾向于主动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第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不仅有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而且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实现协同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由于得到了家长更多的支持,教师们感到自己与家长及社区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以更大的热情与更强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2. 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全面合作

要保障“家庭—学校—社区联盟”模式的家长学校工作的长效实施,还特别需要关注与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全面合作。目前,社区与学校的合作仍是比较浅层次的,社区扮演的是配合和支持的角色。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何实现社区与学校资源共享,还需要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努力。要真正构建“家庭—学校—社区联盟”,就必须加强多方面的配合协作,积极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网络,尤其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构建社区内资源共享体系,如整合社区内学院、学校、幼儿园等正规教育机构以及其它非正规教育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协调运作的机制,从而最直接地实现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力量的相互支持。当然,在学校家长学校的未来工作中,需不断开发社区人力资源,加强家长学校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服务家庭、支持家长的能力,这仍是“家庭—学校—社区联盟”模式的家长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上一篇:以活动教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班主任发展学校:为班主任的自主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