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企业如何做好在途商品安全输送

时间:2022-06-16 12:31:34

商业企业如何做好在途商品安全输送

摘要: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配送服务成为商家竞争的利器。无论是以自营为主的商品配送、以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主、还是以用自营物流的配送网络为主而第三方物流配送为辅或反之,商业企业最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障配送商品的安全,以方便服务的客户,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商品流通;物流配送信息化;配送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立信息化合作式调配管理机制

商品流通是由商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既有互相制约而构成整个商品流通有机体的统一性,又具有各自处于不同流通环节的相对独立性。现代社会,商业企业商品购进和销售的交接货方式,应由购销双方协商,根据商品的特点和运输条件确定。通常采用的商品交接方式一般有提货制、送货制和发货制三种。商业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大型化、商品构成呈多样化复杂化和订货的频度不断增加现象,造成商业企业的商品配送输送作业比较频繁,配送效率也较低,在途时间较长,因此,为实现商品配送的计划化、集约化和效率化,商业企业必须建立信息化合作式调配管理机制,即必须同合作的相关物流企业和生产厂家合作,共同采用现代化的网络科技手段协调彼此所需要的配送作业,实时完成商品的安全配送,以实现双赢。

1.建立比较完善的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具有信息采集、存储、传递、交换、整理、分析、反馈、安全管理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商业企业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是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照用户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配载、运输等综合物流配送服务。在配送过程中,商业企业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不仅要支持管理者制订商品物流运作计划,而且要符合实际的业务操作,即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精确地反映配送中心在途货物的当前状况,并能向信息需求方提供快捷获取信息的方式,以便在运输途中若发生意外情况及时解决。

2.商品配送信息系统要有灵活调配性

商品配送信息系统要有灵活调配性,即能够灵活保障处理在途商品配送是否安全的异常情况。商品的快速运转往往被认为是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于是中国的不少企业纷纷加快建设配送中心的步伐,认为只要加强商品的配送与分拨管理,就能象沃尔玛一样在商战中致胜。其实不然,中国的物流现状表明,商品物流配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密衔接,如果一个商业企业销售量很高,而相关的商品配送运输环节没有较强的实现信息化,则会出现商品配送不及时的情况,企业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商业企业的商品配送需要自身或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协调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配送服务信息的合作优良程度不仅可以弥补在途商品在运输中的不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合作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

3.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要完善和易操作

系统管理人员操作规程完善且使用若比较灵活,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卓有成效的降低人力成本,而且也能保证信息畅通,使在途商品配送提高安全性。如果商业企业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商业企业物流配送可以和物流服务的企业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按照服务购买方的要求,提供与业务流程相吻合的高效率的在途商品配送安全服务,共同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高效管理,具体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4.建立商品配送在途预警系统

商品物流配送是“一条龙”的全程服务,要求物流服务的灵活性和紧急情况下的预警处理。要达到这一点,商业企业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多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和高效系统的综合运输配送网络和对商品流通全程的监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商业企业与其货物运输伙伴制订的相关计划的安全运行,即当货物处于运输过程时,各种通讯和安全保障流程会启动,以确保商品安全顺利地被送往目的地。比如:途中运行时,可以随时利用科技手段监控检查商品是否存在,包装袋有无破损,一旦有异常破坏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二、加强商品配送运输人员的业务培训

1.树立规范服务的意识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挑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行动。为增强商业企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大大提高服务安全的质量,根据商业企业配送业务运作与管理的要求,对商品运输人员应按岗位进行岗前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按服务流程输送商品,培训内容可以涉及:管理要求、员工职业道德、行车消防安全、货物流程、包装方法、表单填制、配送管理等,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配送。否则,不能成为合格的安全配送运输人员。

2.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

在商品运输过程中,虽然相关合作的物流部门对运输车辆都实行了跟踪监控,但就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我国的商业企业还无法保证对所有上路的商品配送货车时刻“紧盯”不放。所以,对送货车辆要统一安排调度,以保证每台车辆能适应和完成当天线路送货任务。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若发生披损的原因不仅仅是包装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很多破损是由运输驾驶行为不当而引起的。比如,有些驾驶人员为了尽快将商品送到目的地,往往会超速行驶,甚至违章行驶,致使有些怕颠簸的商品而因车速快不稳造成损坏;再比如:有些驾驶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差,常见酒后开车、客货混装、疲劳开车、技术不熟练等表现,造成不应发生的事故。因此,输送途中要小心行事,确保商品安全。

三、加强商品配送的运行管理

商业企业的商品配送的整个运行过程比较复杂,从提货到交货,配送人员都要认真核对,最终确认商品的质量、包装质量和准确数量,要做到这些,必须对运行流程加强管理。

1.对配送环节中的运输人员诚信管理

由于商品一旦装上了配送车,途中只有运输人员对商品了如指掌,此时,在途中企业只能通过通讯手段控制其行为,极有可能发生商品丢失或“调包”的现象。因此为防止配送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对所运输的商品进行“调包”,或者在商品详单上“做手脚”,对运输人员一定要诚信管理,提升企业的隐性成本。

2.贵重商品,保价运行

对比较贵重、易盗的商品,根据需要可以组织武装押运,保价运输,虽然成本较高,但比较安全。对保价运输商品,要求承接一方在受理时要严格规章办事,认真及时组织装车和挂运,运送途中严格交接检查,详细记录,并且需要装有保价商品的货车在站中转停留时间一般不宜久留,保价商品运到目的地后要尽快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通知收货人领取,尽量避免安全隐患。

3.对运输车辆严格管理

无论是对商业企业自有的运输车辆,还是对社会中物流合作的车辆,都应该尽量保证车辆调度的及时性和动态管理。同时要在配送过程中应用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条码技术、扫描技术EDI、GIS系统和GPS系统等现代化装备和高新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商品的货车上备齐微型保险箱以及防身器械,加强防抢预案演练,确保人身及商品的安全。

4.选择最佳配送路线

商业企业运作过程中,配送处理以准时为原则。在线路选择上,确定出全程运行时间最短、道路条件最为安全的配送路线。在配送运行中,接货和发运计划都可能临时进行调整,实现最高负载率,以保证商业企业各部门的配送成本及配送效率达到最佳值,保障运输时间上的安全准确性。

此外,在出发前,还要提前告诉驾驶员一些安全防范常识,例如,要考虑到不利因素(如:雾、雨、雪等天气,车辆故障等突发事件)对物流的影响,恶劣天气下,物流配送到货时间不确定,假设配送车辆在运输途中遭遇抢劫、盗窃、火灾、等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将人员损伤和商品损失降到最低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虽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捷径,但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在采取存储与运输安全策略,不论是在美国、巴西还是中国。例如,在墨西哥的某条路线上,政府官员建议请武装警卫押送高科技产品,一些保险公司明确表示不对没有武装押送的货物提供失窃保险。因此,商业企业的商品配送加强商品的在途安全管理势必在行。

总之,当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扩展了商业企业客户的购物需求空间,对于客户而言,商业企业的配送服务必须在客户认可的时间段内将商品完好安全送达,才能令客户满意,也才能最终体现企业的竞争实力是否经得住考验。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杰.浅谈我国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J].北方经贸,2004,1:78-80.

[2]张海山,杨学强,黄俊.发达国家配送中心发展模式及启示[J].物流科技,2004,1:96-98.

[3]张席洲,尹石磊.物流配送中心规模设计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74-76.

[4]徐佳,邹敏; 配送中心服务能力构成及量化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9:23-25.

上一篇:柳州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物流再造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