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中生谈如何阅读名著

时间:2022-06-16 12:26:16

与高中生谈如何阅读名著

读名著如同与伟人对话,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对话。读名著可以使你志存高远,有一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之感;读名著可以使你智慧无穷,有一种如灌醍醐之感;读名著,可以使你陶冶性情,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天天读名著,时时享受名著大餐,可以使心情愉悦,还可以灵活应对高考,在高考中提高语文考试分数。

但作为高中生,既有多学科难以平衡的重担,还有学习时间的制约,更有高考升学的压力,该怎么读那么多的名著呢?虽然就此,语文专家们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时,向我们推荐了20种读物。高中生要在三年内读完这20本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作者、不同体裁的名著,虽然看起来难,但也十分容易。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发扬钉子精神,如吃饭排队时,拿一本书读上两页,晚上泡脚时,读上一两页……一天挤出十多分钟读3000~5000字,一年下来就读了近两百万字的名著。如果寒暑假再挤点时间多读一点,速度会更快。关键是要订好计划,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坚持就会读完,坚持就是胜利。

高尔基曾说过:“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读名著也要掌握方法,不是所有的名著都要一字一句地去品读,而是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对于《论语》《孟子》《庄子》之类的名著精品要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直至背诵。对于《子夜》《家》《围城》《老人与海》《哈姆莱特》之类的小说就可以采取速读的方式阅读。而像古典四大名著中最难读的《红楼梦》则可以用概要式的方法阅读。因为《红楼梦》是章回体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就是每章既是整部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可独立成篇。每一回的题目就是本章内容的精要概括,所以说章回体小说只要掌握了题目就等于基本上掌握了整章的故事情节。同时,章回体小说的题目一般都是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句子,是我们积累语言、进行修辞训练的极好范例。因此,读这一类名著可以采取概要式的方法阅读。

阅读名著要把动眼与动脑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鲁迅先生提倡阅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阅读名著前要结合历史,思考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写出来的作品反映出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而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19世纪上半叶,由法国大革命激荡起来的情感热流在冷酷的现实面前被碰得粉碎。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惊愕地发现,大革命所许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在转化为社会现实时竟然是一幅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讽刺画。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世界。这种社会心态表现在文学上就出现了以描写、质疑当代社会生活和以人为主题的文流。这种文流就名为“现实主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通过阅读与思考,不仅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能够促进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学习的融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阅读名著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其在选材、构思、立意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是值得学习的范例。我们的阅读能力是从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来的,来自于自己对名著的感知与体验。自己只有在阅读中,才会体验感知到丰富多彩的语言,把握语言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的章法,感受文章思辨的严密、情感的丰富,同时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并受到作者情绪的感染,达到审美的境界,继而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就将阅读、欣赏、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达到阅读名著,吸收写作精华,了解中国与世界的目的。

中国古谚语云:“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英国的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广泛的阅读已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新境界的不二法门,因此我们高中生为开阔阅读视野,至少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20本名著,并且走到作品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达到积累知识,运用语言,提升人文素养,提高高考应试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微笑的水果摊 下一篇:如何克服语文学习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