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06-16 11:39:41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提出维护儿科护士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为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评定量表法对随机抽取的80名儿科护士进行工作压力源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工作总体压力水平为中度,主要压力源为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工作量太大、经常倒班等。结论:儿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从社会环境、医院管理层、个人三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儿科 护士 工作压力源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working pressur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Gao Yuelia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proposed the maintenanc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effective action,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Uses the evaluation meter law to carry on th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investigation to the draw an item at random 80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Results: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work the overall stress level for moderate,the main pressure source too are low,the work load for the nursing work social position too are big,work in shifts frequently and so on.Conclusion: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have certain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roblem,should from the social environment,the hospital management level,individual three stratification planes adopt should to the measure reductio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working pressure.

Keywords: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89-01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1所三级乙等医院80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被调查护士年龄30.1岁±8岁,最小20岁,最大46岁;护龄9.15年±7.25年,最低护龄1年,最高护龄25年,;学历中专9名,专科50名,本科21名;婚姻状况已婚28名,未婚52名;生育状况已育24名,未育56名。性别均为女性。

1.2 测量工具。

采用李小妹等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该量表共35个条目,分为5个方面:①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②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④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⑤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该量表采用1级~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的压力程度越大。

1.3 方法与程序。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者将调查问卷送到各医院儿科,由护士长统一发放调查对象手中。在问卷上标注有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问卷由个人独立完成,当场收回。本次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所测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总水平。

由表1可知,儿科护士工作总体压力水平为2.82±0.57,略高于理论平均数(2.5),表明儿科护士压力水平为中度,5个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

2.2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主要条目。

由表2可知,儿科护士工作前10名压力源条目为: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工作环境差、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病人不合作、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3 讨论

3.1 社会环境。

3.1.1 按照党的十七大所确立的基本目标继续深化和完善医疗体制革,卫生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不断推进的氛围中,护理工作的发展应当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整体目标和步伐相融合。

3.1.2 客观准确的进行新闻舆论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大众观念。在保障普通患者作为弱势群体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医护工作者的基本利益 。

3.2 医院管理层。

3.2.1 医院管理者应提升对儿科护士的重视程度,尽快解决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现象;建立管理者与护士间的业务、感情交流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轻松向上的工作氛围;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约束分配机制,提高儿科护士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噪音来源。

3.2.2 引进高学历、多领域的护士人才,改变目前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和构成比例不合理的现状,逐步形成护理理论、科研、管理等多维度,高、中、低阶梯性队伍;确立护理科研带头人,开展护理门诊;建立护理人才分级培养、使用体系,大力创造护士继续教育和晋升机会,稳定和扩大护理队伍。

3.2.3 在保障核心科室人才的同时,定期对各科室的护士进行轮岗,避免因在同一工作环境中工作时间过长出现进取性下降、疲劳感增大的现象。

3.2.4 医院成立心理咨询室,建立护士心理档案。心理辅导是调整护士心理状态的必要手段,通过心理咨询、专家讲座、宣传刊物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正确指导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当护士负面情绪无法解除时,允许护士对专门机构讲述个人感受和采取特殊方式宣泄情绪,使其有效转移注意力,发泄不良情绪。

3.2.5 成立特殊事项协调处理组织,专人负责护患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护患纠纷,由其全程解决,既可以有效减轻当事护士心理影响,也使处理此类问题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倦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7

[2] 杨菊贤.慢性疲劳综合征[J].中国医药导刊,2001,3(2):153-154

[3] Spoth R.Intensive care staff stressers and life event changes across multiple setting and work units[J].Heart Lang,1987,16:287

上一篇:规范管理与培训对提高手术室护工职业安全的效... 下一篇:针刺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