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美术教育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时间:2022-06-16 11:35:36

学前美术教育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摘要: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已进入全面推广、深入发展的新阶段。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由学前美术教育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策略。这对优化教育环境,从源头做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与综合审美素养,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与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升华,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前 美术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224

1 前言

幼儿园学前教育相关指导标准明确,应积极为幼儿创造接近大自然、深入环境,努力观察日常生活美好人物、事物、现象,激发其审美情趣,丰富幼儿视野的实践教育氛围,令幼儿全面形成展现美、抒发美、创建美的丰富兴趣。目前,各个家庭、学校均较为注重开展美术教育,社会对祖国未来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十分关注。为此,本文由怎样注重学前美术教育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对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更新学前美术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美术教育通常均通过传统固定的单一模式进行讲授,并呈现出一定的教过痕迹。例如金鱼、公鸡通常为国画的专属代名词,卡通则为外来品。该类过于概念化以及贴近成人化的理念思维影响下,毫无生气的美术教学将影响幼儿对世界独特的情感认识以及丰富自然的表达手法。目前,伴随现代教育的全面改革,新课改背景对教师实践教学理念以及应用模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只有剔除落后教学理念,强化理论知识研究,明确科学的学前美术教育观念,树立良好的儿童观,并将儿童的全面发展视为根本目标,对其给予全面的尊重与积极的引导,方能令幼儿产生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并实现健全的发展,促进人格完善。教师应尽可能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幼儿创新独特、不拘泥形式、不同凡响的探索研究、创造行为应给予全面的鼓励与良好的保护。不应将幼儿自主探索研究的行为视为不规范、搞特殊或是越轨行为,甚至是随意破坏的不良习惯。否则将无法全面摒弃传统教育没全面注重能力培养的不足与弊端。只有积极引导、全面推进,方能令幼儿自主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探究发展精神实现全面扩充。例如在绘画花朵过程中,一些幼儿对花茎比较感兴趣,而一些幼儿则重点突出叶子纹路,更多的幼儿进行花朵的形态描绘。教师则应针对幼儿的不同思路、创作灵感给予认可,并引导幼儿可就花朵某个具体部分进行夸张的描绘,进而通过突出重点,展现绘画创作的独特性、创新性以及靓点之处。

3 完善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设置

3.1 完善室内外教学环境,做好材料配备

幼儿学前美术教育,同他类教育形式相对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应充满鲜艳的色彩元素,体现童趣性。例如,绘画课堂环境,应凸显自身的优势,并应满足一些特定的标准。即应优选在阳光充足的教室进行教学,进而为保障幼儿视力健康创造优质条件。教室装修无需过于精致与华丽,应确保幼儿便利地取得所需工具开展绘画活动。室内的空间还应宽敞充足,可为幼儿自主发挥丰富想象力创造良好条件。在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应做好材料的优质选择。良好的材料对于引领幼儿实现形象思维以及应用工具的紧密集成联系极为有利。因此,应为幼儿提供绘画所用的丰富工具、各类类型材料、不同颜色的纸张等。例如,毛笔、蜡笔彩笔、剪子、橡皮、胶水、粉笔等。可培养幼儿形成更加深刻形象的感性认识,进而为自主地创作绘画、创新技巧累积更多的感性经验。

3.2 挖掘优质社会文化资源

幼儿学前美术教育阶段中,教师应积极地挖掘并有效应用幼儿园具备的社会文化优质资源,通过园方、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综合力量,全面配合,确保教育内容的深入贯彻落实,良好地实现既定培养目标,进而令幼儿审美意识、心理意向更加多样丰富,并为其自主创新、自由实施美术创造巩固核心基础。例如,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的观察自然界独特的风景;组织其走进动物园零距离接触动物;参观美术馆,赏析名家作品,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还可敏锐地发掘各类价值化教育资源。教师可依据具体需要、发展状况组织每月召开家长会,或每半个月进行家访。也可组织开展家庭运动会、亲子活动等,为幼儿真切地感受生活、丰富体验打下良好的活动基础,令其在欢乐、愉悦的实践活动氛围中体味生活乐趣、感受自主创造、全面创新的魅力。

3.3 组织开展创新游戏教学形式

学前教育为幼儿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良好地把握游戏教学的科学原则。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幼儿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愿意做游戏的特征规律,将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通过创新丰富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实践技能。游戏的创新性主体核心为:应全面考量组织设计游戏的具体内容,令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构想,令各类美术技能、自然知识、 生活常识、技巧、社会经验全面地集成汇总、科学归纳、清晰整理、分析总结,进而通过创新性表达形成独特的游戏教学模式。例如,可组织幼儿一同玩水、堆沙堡,利用橡皮泥、泥巴、陶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塑造、堆砌与建造。还可通过硬纸剪贴,利用各类废旧物品做小制作、手工艺品。该类活动均可为幼儿开创锻炼想象力、创造力、创新意识思维的良好平台。教师还应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积极地引领幼儿通过各类丰富的创编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与创造的积极性。

4 完善美术教学组织与引导

4.1 组织多层面艺术感知实践活动

为丰富幼儿审美意识,应组织开展多层面、立体化的艺术感知实践活动。幼儿形成的感知为其接触并了解事物的起始点,同时也是绘画过程中创造力、表现力的核心。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开创细致入微观察分析、接近实物的丰富机遇,并创建多层面、立体化的感知认识环境,进而令幼儿情感认识与感知体验进一步扩充与丰富。例如,可通过令幼儿深入大自然,全面观察,逐步累积丰富的感性经验。该方式相比于令幼儿在课堂之中间接地学习美术知识、单纯地了解绘画技能,更能增添较多的实战机会,可激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契合幼儿兴趣决定学习的发展生长特征。

又如,在进行冬天雪景的绘画阶段中,教师可引领幼儿们来到大自然之中,在雪地堆雪人、扔雪球,研究降雪之后大自然的不同变化。幼儿在深切地体会中将进一步了解雪景的独特魅力,进而可令绘画创作更具新意,充满创新独特的魅力与生趣。

幼儿开展美术实践活动环境应趋向于宽容、自由、和谐、文明、民主、创新、开放,并体现良好的启发性。该阶段,教师应全面为幼儿着想,尊重其感受,不应过多的进行干涉。通过实践证明,唯有基于开放的教育培养、自由精神的引领召唤,方能令幼儿深切地体味自由无拘束的学习环境,进而积极大胆地进行美术创新,锻炼实践技能。

信息时代,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全面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应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令无形且抽象、毫无生气的实物变得更为形象性、生动性与具体性,令幼儿基于感官冲击影响,迅速地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如,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网络系统、信息手段,为学生播放丰富生动、多样变化的动画视频,令其了解独具创意的动画形象、生动丰富的艺术设计效果,挖掘其中的独特美术元素,进而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力得到优化提升。

4.2 在绘画技巧层面给予幼儿良好的引导与帮助

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决定,其手部肌肉并没有发育健全,因此在绘画创作阶段中,势必会存在一定困难性。该阶段中,教师应做好良好的辅助与引导。当然,该类辅助不应一概而论、不分等级的大包大揽,甚至是代替幼儿进行创作。而应是通过合理、恰当的局部示范,进而为其预留一定的创新实践空间。例如在进行花纹线条的美术创作学习阶段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不同的花纹线条种类进行总结分析,例如黑白相间、不同直线交叉、波浪线条以及图形逐步变化的种类等。而后可通过示范为幼儿进行必要的引导。接下来可引领幼儿进行各类组合线条的尝试性创作绘画,通过循序渐进的引领,令幼儿明确该创作激发的核心基础,通过良好的自我搭配,进行丰富图案图形的创作。

5 引入创意思维,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创意思维在美术教学管理中被视为一种工具论思想,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为有利。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引入创意思维,利用良好的文学以及音乐进行教学配合。音乐旋律、各个音符以及不同变化的节拍、节奏,可对学生内心形成良好的渲染影响,进而在其绘画创作阶段中,便可实现感情以及情绪的良好升华,对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力,体现了积极促进作用。文学内含景观以及丰富情感可令幼儿在听取描述阶段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令创作的美术作品画面更为多姿多彩。可有效地激发儿童从事艺术创作、自由绘画的热情,并令其展开自主积极的丰富想象,提升创新积极性,产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因此,可利用创意思维拓宽幼儿的视野,令其提升审美能力,拓宽思维空间、激发核心创作潜能。

5.1 应用创意思维注重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励

应用创意思维阶段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是一切创造力的动力与源泉。丰富的想象力可令幼儿开拓思维、插上想象翅膀,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孜孜不倦地获取吸收。幼儿学前美术教育对推进幼儿思维从直观形象发展为逻辑多样性体现了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多样性的审美活动,促进幼儿丰富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该过程中应注重不应加入过多的局限性屏障,否则将会对幼儿思维意识的成长形成产生负面作用。应基于美术学习自身便是想象力开发的教学活动特征,为幼儿开创有利于形成丰富想象力的教学氛围。可将美术教育从单纯片面的绘画学习逐步发展成对幼儿创新思维、丰富技能的培养教育层面。

5.2 注重实践教学多元化

幼儿创意思维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多元化,不应拘泥于单独形式,而应引导幼儿学会通过单一的形态进行丰富的创作与演变,进而令各类事物通过浓缩处理幻化成丰富的世界符号、独特的标记、有代表性的代码,良好地展现主体。该过程对幼儿丰富想象力具有较高的标准要求。当然,幼儿想象力通常较成年人更为丰富,同时其体现了一定的可塑性,能够更快地接受并愿意掌握了解新鲜事物,因此应全面注重对幼儿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基于其年龄、个性发展特征,实现多元化、丰富性的学前美术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创新能力。

实践教育过程中,应令幼儿明确,世界并不欠缺美,而是欠缺自主的发现与创作。幼儿美术教师应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通过自然景观激发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可令幼儿深切的感受到潺潺流水、林荫小道、山峦起伏的美,体味宏伟建筑的坚毅、独特,浩瀚大海的无边无际、天海一色的魅力,枝繁叶茂的树林的美感,进而启发其对世界丰富色彩、独特魅力的深切感受。教师应多组织开展对幼儿审美意识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可通过答辩模式,令幼儿对各位名家大师创作的艺术作品展开自主评论,进而令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兴趣。

还可组织开展书画展、竞技比赛以及对外交流实践活动,令幼儿树立团队配合以及竞争发展的良好精神。使其深切体味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取成功的满足感与喜悦感,进而增强自信,热爱美术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6 结语

总之,学前美术教育中,对幼儿创新能力的激励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针对幼儿年龄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特点,更新学前教育观念,完善课堂教学设置,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配置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工具,挖掘优质的社会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创新性游戏教学活动,完善美术教学组织引导,多层面组织开展艺术感知实践活动,引入创意思维进行教学,方能真正提升幼儿创造力,令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勇于奋斗,不断努力,以掌握丰富的学习技巧,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金晶,马雯娟.康定斯基的艺术教育心思想及其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2).

[2]吴佳倩.让幼儿在色彩中成长――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教师,2012,(20).

[3]陈秉龙.正确评价儿童画促进幼儿人格及智能的和谐发展――对儿童画评价的几点思考及标准要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作者简介:龚文静,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心幼儿园,上海 200333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数字图象处理》双语教学规律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