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出口搁浅

时间:2022-06-16 10:37:34

电子产品出口搁浅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出口“龙头”之一。在短暂的蛰伏、调整之后,该产业终将再次崛起,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据

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下半年同比增幅明显回落。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8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增速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商品进出口增幅低7.8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例为34.6%,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为5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5%;增幅同比回落12.7个百分点,比全国外贸出口增幅低3.65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例为36.5%,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9.7%,为全国17.2%的出口增长率贡献了5.1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家用电子电器仍占主体地位。上述三类产品的合计出口额为3834.9亿美元,占当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总出口额的73.5%,所占比例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类产品出口额为21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9.63%;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为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出口额为8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73%。

2008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出现下降,一般贸易所占份额有所上升。其中,进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36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同比下降8.4个百分点,占当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70%;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6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1.3%,增速同比下降42.7个百分点,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1.8%。进料、来料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81.82%,比2007年低了2.85个百分点;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来料加工贸易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市场中,作为转口地,我国香港特区仍列第一位,全年对港出口额为1259亿美元,同比增长4.54%,占当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24.1%;美国列第二位,对美出口额为1004.8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占出口总额19.3%;日本列第三位,对日出口额为33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5%,占出口总额6.5%。列在第四到第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荷兰、德国、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英国和马来西亚。位居前十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对其出口额合计达到3830.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3.4%。

根据工信部的最新数据,2009年1-4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2016.93亿美元,同比下降26.01%。1-4月,我国共出口通信设备产品221.66亿美元,同比下降14.7%;出口广播电视设备18.41亿美元,同比下降31.25%;出口计算机类产品451.9 亿美元,同比下降24.47%;出口家用电子电器产品208.83亿美元,同比下降20.98%;出口电子元件产品142.77亿美元,同比下降36.11%;出口电子器件产品107.01亿美元,同比下降26.27%;出口电子材料10.49亿美元,同比下降25.69%;出口电子仪器设备46.13亿美元,同比下降22.45%。

在各类型企业中,除“其他企业”经济类型的出口同比增长82.2%以外,其余各类型企业的出口增速均为同比负增长。1-4月,外商独资企业累计出口电子信息产品790.21亿美元,同比下降24.2%,占同期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的65.46%;中外合资企业出口204.47亿美元,同比下降25.84%;国有企业出口83.08亿美元,同比下降30.3%;私营企业出口79.79亿美元,同比下降11%。

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产业。2001-2007年,该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

但是,自2007年年底起,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开始弱化。另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依存度较高,出口额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将近60%。在欧美市场萎缩、成本优势弱化、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形势开始恶化。自2008年11月起,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负增长。但在2009年3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出现了环比增长。

总体上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已有好转迹象,但形势依然严峻:出口月度同比增长依旧为负值,且低于全国工业出口平均增速。

预测

当前,发达经济体全线衰退,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美国、日本,均深陷衰退之中。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速度大为放慢。对于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这些因素带来的都是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首先,电子制造业外向程度高,所受冲击较大。从手机、计算机、家用视听产品到电子元器件,出口比重均在50%以上,当外部市场需求减弱时,其所受冲击可想而知。

另外,当前海外市场严重萎缩,电子企业的出口订单大面积减少,订货周期明显拉长。在以往,出口市场能够轻松消化掉中国制造商的大部分产能,国内市场是额外利润的来源。但如今,出口市场低迷导致产能过剩、库存过多,这必将在2009年内进一步加剧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的价格竞争。

但是,利好条件同样存在。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比较优势仍会保持,我国产品与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产品的结构互补性依然明显,市场潜力很大。

此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网络化产品及平板显示终端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传统产品将被淘汰,由此引发的电子产品更换热潮将带来产品市场的结构性增长,这将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商机。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提供了出口增长空间。

国内政策环境也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提供了较好条件。2008年,我国大范围提高产品出口退税率,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的100多个产品,这为企业扩大出口、调整贸易结构及时提供了条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有一系列具体举措扶持产业发展。除此之外,增值税转型政策实施,扩大内需、鼓励出口政策陆续出台,行业技术改造项目积极推进,都将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体上看,2009年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而言,将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暂时性的出口下滑将不可避免。但从近期看,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已有回暖迹象;从中期看,经过产业内部调整,加上国家各种举措的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有望重新走上快速增长之路。

上一篇:滇西第一城 下一篇:小护士的“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