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客观性论争的启示

时间:2022-06-16 07:07:04

关于新闻客观性论争的启示

本书内容涉及新闻和出版自由、媒体与政府的关系、知情权、新闻的客观性、媒体偏见和政治倾向、新闻道德、全球性与媒体、宽带革命等与新闻传媒领域紧密相关的19个重要而有争议的论题,“乃是未来我们将身处其中的媒体趋势发展的宏大画面中的一部分”。(前言第2页)

书中哪个观点对或错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提出。而我们需要做的,则是过滤大量的事实,得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新闻的客观性这一论题,因为它提供了关于新闻客观性能否实现”的两种不同意见。

梅里尔在书中的观点是:“新闻的客观性是无法实现的。”在他看来,“从头到脚,新闻业都是主观的事业”。(第103页)受记者本身个人条件(价值、成见、揭示、新闻判断等)和新闻本身属性的限制,客观性也许是一个崇高的目标,但在新闻领域无法实现。丹尼斯则认为,“新闻的客观性是可以实现的。”他对客观性的定义是:“客观性仅仅是一种表述信息的方式方法。”(第106页)其实,他们所持的观点本质上并无多大差异,梅里尔将“客观性”作为一种理念,而理念必然是一种理想化的,可望但不完全可及的标准。而丹尼斯的定义则更多的是从操作层面上对“客观性”做出解释,是客观性这一理念在写作、编辑中的具体贯彻。

“客观性能否实现”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尽管客观性这个概念并非完美,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另外一个理想的概念可以成功替换客观性的理念。新闻从业者能够做的,便是“学会相信自己、相信同事、相信世界、包容世界,但同时又要怀疑自己、怀疑同事、怀疑世界的表现,不迷失于世界。而这需要在个人和机构两方面都包容不确定性,承受风险,一心求真”。(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第177页)在当今的新闻界,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理想来引导方向,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概念来规范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客观性这个概念是必要的,正如陈力丹教授所言:“客观性是你想摆脱但又摆脱不掉的影子。”(《新闻理论十讲》,第111页)

梅里尔在文中的一些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他在文中引用的语义学家早川(S.I.Hayakawa)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妙:“地图并不就是领土。”换句话说,新闻报道从来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总是比字面所描述的广阔得多。记者在对事实和调查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不得不做的价值判断,一定会反映他已有的价值观。事实的实在性规定和制约了新闻的客观性,但完全由事实堆砌的纯之又纯的、绝对不含任何倾向的新闻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争议性质的事件,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角度、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都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媒体的倾向性。这是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价值取向、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等不同,记者受本国背景和观念的综合影响,无不从特定的审视角度、特有的价值观念来观察事实及作出报道。另一位学者唐纳德·麦克唐纳德谈到过,记者“在他对事实的调查和解释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不得不做的价值判断,一定会反映他已有的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来源于他的个人经历,是他的教育、宗教经验、童年时期、家庭生活、社会和经济背景、友谊和伙伴关系、国家和文化联系以及他的情感生活和体验,还有他的理性的结果”。

客观性这一理念的悖论特征,使它在实践层面上也颇有争论,即便新闻报道满足了基本的客观性操作要求,也只是在常识层面上合乎理性,仍然可能获得各种“不客观”的指责。我们的新闻报道就是在这样的悖论中存在和发展的。

上一篇:云南之旅 7期 下一篇:黑莓和天龙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