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时间:2022-06-16 05:16:06

小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摘要:高中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要远远低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这种保守的、僵化的课堂状况封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改善,那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么样来“导”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课堂导入的一点尝试。

关键词:化学;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58-02

高中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要远远低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了呢?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这种局面可能有着种种成因,可能是高中生不再像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表现欲那么强烈,也可能是教材难度的增加。笔者认为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我们为师者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更多的时候是自己讲题,让学生作题,而不重激发兴趣,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自我表现的勇气也沉埋于一张张做不完的卷子里了。

现在的高考旨在考查学生的能力,避免高分低能,避免定式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高中生这种保守、僵化的课堂状况封闭了他们自己的创新思维,必须要改善,那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化学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变得比较抽象、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不再像初中时感觉那样轻松,甚至会感到有些吃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恰当地运用导入,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重要的影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是课堂的起始环节,如果教师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这样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怎么样来“导”呢?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课堂导入的一点尝试。

一、开展竞赛,一石激起三层浪

竞赛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比如分小组、男生和女生,也可以个人抢答、累积积分等,总之这种形式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可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男生写出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女生写出现象,评比哪组又快又准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这样使学生精神振奋,在课堂上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能起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的作用。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有想看个究竟的冲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使用教学内容、图片、实物等,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手机,问学生:“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几乎人手一部,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的。教师通过展示手机,创设问题,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三、复习导入,知识迁移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以旧知识为载体,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有机化学基础――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的导入设计。

引入:请同学分别写出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结构简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一位学生板演)

提问:你发现在不同的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方式有何特点吗?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什么关系吗?

这样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自然,学生也显得易学、乐学。

四、实验引入,使学生跃跃欲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所以用科学实验导入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实验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给学生做“冰块着火”的实验。

用品:大瓷盘、滴管、电石、钾、冰块。

原理:水和钾反应剧烈,使生成的氢气燃烧,氢气的燃烧使电石和水反应生成的乙炔着火,燃烧所产生的热进一步使冰熔化成水,水和电石作用不断地产生乙炔,因此火焰就越烧越旺,直到电石消耗完,火焰才渐渐熄灭。

操作:取一大块冰放在大瓷盘里,在冰上挖一个浅坑,放入一小块电石和一小块钾,然后向浅坑里滴几滴水,立即冒出一团烈火和浓烟,好像冰块着火似的。

对于这些实验学生都会感觉非常新奇,学生恍然大悟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

五、贴近生活,引出新课

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在课堂导入时,我们要善于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感觉到亲切自然,又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授“糖在生活中的分布”、“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其在生活实际中的危害。还有诸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如何处理废日光灯管等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

六、故事导入,谈古论今

利用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如在学习“甲苯”时讲如下故事:1912~1913年间,德国大量收购婆罗洲石油,化学家在对婆罗洲的石油化学成份进行分析后,马上警告世人:“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化学家凭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学好今天的课,大家就会明白了。这个小故事使学生对本课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优选”。在实际教学中,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上一篇: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探究 下一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