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时间:2022-08-31 09:34:26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要:数学素养是指个体具有数学文化各个层次的整体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数学双基教学,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但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要有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作前提和保障。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注重问题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数学素养;素质教育;数学双基;数学文化;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59-02

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数学素养可概括为运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方法;观念、精神、品格的形成。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数学双基教学

数学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好双基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是具有数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外在表现,而数学知识是数学能力的载体。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才能具有基本的数学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素养。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不断的实践、反思逐步提高数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要求学生准确使用数学公式、定理、公理、概念、数学符号和语言,而且还要要求学生做到推理有据,思维严谨,归纳拓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果不抓好数学双基教学,那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倡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数学双基教学。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

数学素养是指个体具有数学文化各个层次的整体素养,包括数学的观念、知识、技能、能力、思维、方法、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态度等多方面的品质。分类讨论问题一直是数学高考命题的热点,是否能够应用分类与整合思想,得心应手的解决分类讨论问题,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目前,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正在大力进行新课程改革,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而开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前提和保障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要有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做前提和保障。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业务,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使知识的生成水到渠成,在难点的突破时游刃有余,在知识的升华处妙笔生花,在规律的探究中深入浅出,在问题的解决时触类旁通。在教学中要做到“受之于鱼不如授之鱼”,“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时融会贯通,发散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到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到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思维品质,创新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途径

(一)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张奠宙教授在《数学文化》一文中指出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中体会数学文化,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赏析数学美中领悟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体验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穿插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数学思想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形成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突出揭示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能力、养成数学地思考和行动的习惯。

(二)注重问题探究式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再次强调高中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探究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从探究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通过师生分析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类比、分析、讨论掌握知识,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它是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体现,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认知冲突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地看问题”和“数学地思维”的能力。利用课本中例题、习题进行问题变式教学,探究规律,提炼出问题中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探索事物,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对我国开展素质教育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全面系统的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地努力进取,更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奠宙.数学文化[J].科学,2003.

[3]徐守荣.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

[4]苏洪雨,吴周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2009.

[5]龙敏.素质教育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

上一篇:小议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下一篇:由曲线方程来谈高中数学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