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我院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

时间:2022-06-16 04:19:18

如何加强我院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

摘 要: 本文在肯定勤工俭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同时,通过分析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探讨进一步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 勤工俭学学生 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剧增,图书馆面临大量陡增的学生读者群,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借阅合一的开架方式也逐步在各高校得到推广普及。这种大流通、大阅览的全开放服务理念可以大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解决读者图书人均量不足的矛盾。但随之而来的工作量日渐繁重、馆员不足、日常管理捉襟见肘的状况也逐渐凸现。为了保障正常工作,解决馆员短缺的现象,我院图书馆根据教育部精神,结合我馆实际情况利用学院从勤工俭学专项经费中拨付的一部分经费,设置勤工俭学岗位,让部分勤工俭学学生为图书馆进行有偿服务。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馆员不足的矛盾,大大减轻了馆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效率,起到沟通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作用,而且减轻了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院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已多年,勤工俭学学生已经成为图书馆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已经逐渐融入到图书分类编目、图书流通典藏、网络系统建设管理之中,成绩是肯定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状况。我一直在图书馆一线工作,通过细心观察,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选择勤工俭学学生的自,无法把握质量关

高校勤工俭学的管理部门是学工处,图书馆无直接筛选勤工俭学学生的机会,也就无法把用人质量关。这就导致部分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是利用关系选上的,真正家境贫寒而又品学兼优的、喜欢图书管理工作和图书馆想要的人进不来,而一些非贫困生和图书馆不想要的人由于各种原因,在勤工俭学岗位占有一席之地。他们自恃有背景、有关系,不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责任心不强,工作吊儿郎当,馆员碍于关系、情面又不便多管,他们的各种违规行为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批评、纠正,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从长远说,给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他们的负面作用还影响了其他勤工俭学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没有重视岗前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不到位

我馆目前使用勤工俭学学生的情况是在每学期开学时,由图书馆根据需求申报人数,然后由学工处委派需要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上岗。基本是即招即干,匆忙上岗,没有经过必要的岗前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只是到岗后由各部门馆员边干边教他们相关知识。正是由于培训不够,不重视岗前教育,加上有的学生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差,导致勤工俭学学生在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流通期刊上书错架、分类编目标签贴错、送书送错书库、迟来早走、串岗溜号,随意性和情绪化比较严重。

三、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

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而我馆目前由图书馆办公室秘书兼管此项工作,由于其本身事务性工作较多,根本无法分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上。再加上无规范、系统成文的勤工俭学管理与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管理不严格,监督力度也不够,干好干坏没有一个考核标准,奖惩不分明,人为因素较多,随意性较强,导致勤工俭学学生自由散漫、消极怠工、拈轻怕重、工作质量达不到标准。

四、馆员以身作则意识淡薄,依赖性强,放任自流

老话讲:“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平时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协助馆员值班,共同工作。馆员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勤工俭学的学生。有的馆员自律意识较差,工作不负责任,没有原则性、是非观,依赖性强,工作中公私不分,大小事情随便使唤学生,久而久之,会使勤工俭学学生产生抵触、厌恶心理。实践证明,勤工俭学学生表现的好坏与所在岗位馆员的行为有至关重要的联系。正是因为馆员的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我馆才发生多起节假日值班的勤工俭学学生擅自提前闭馆、下班忘记关灯锁门的现象。

我认为,针对我馆勤工俭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投入一定精力,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

(一)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学生的选拔中,争取用人主动权,严把质量关。

图书馆作为勤工俭学学生较多的部门,在勤工俭学学生的使用上,应变被动为主动,与勤工俭学管理部门(学工处)密切合作协调,积极参与到对勤工俭学学生的选拔,争取用人主动权,不能一味地毫无原则的照单全收。图书馆在选择勤工俭学学生时,要充分体现学院设立勤工俭学专项经费的目的与要求,勇于打破关系网、人情关,严把质量关,杜绝不符合标准的学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中存在。根据我馆实践,发现在勤工俭学学生群体中,家境困难、农村出身的学生表现要普遍优于一般勤工俭学学生,他们为人朴实,工作比较专注,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服从馆员管理。建议在选择勤工俭学学生时,重点考虑品学兼优的或农村出身的贫困生,在政策上要向他们倾斜。鉴于目前管理上的原因,图书馆在勤工俭学学生使用上要充分达到自还不现实。我们可以利用勤工俭学岗位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勤工俭学学生队伍身份的特殊性及不稳定性,工作无法保持较长的连续性,更替比较频繁,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生源的契机,可以把符合条件而目前又无岗可上的申请勤工俭学的学生组织起来,登记造册,作为后备人选,并对他们定期培训。一旦需要,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图书馆满意的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以期达到掌握用人自的目的。

(二)进行必要的岗前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倡导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

重视勤工俭学学生队伍的建设,制定一套规范、系统的学生培训手册,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对勤工俭学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在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职业荣誉感、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他们热爱本岗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通过岗前教育和培训,勤工俭学学生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用良好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用语接待读者。对培训合格、正式上岗的勤工俭学学生,发放由图书馆专门制作,用于证明勤工俭学学生身份的挂牌,并要求工作期间必须挂牌上岗,以示区别于普通读者。图书馆的工作大多属于比较单一和枯燥的,短期干好并不难,要坚持始终如一地做好并非易事。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上岗,在工作中,把握原则和尺度,增强勤工俭学学生对图书馆的工作兴趣。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强化管理与监督,引入激励机制。

目前,我馆勤工俭学学生已多达四十余人,为确保他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设置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他们的组织与协调、管理与监督、教育与培训、考核与指导等工作,对他们实施全程管理。针对当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现状,尽早建章立制,制定《图书馆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办法》,内容涵盖勤工俭学学生的选拔、培训、考核、报酬、奖惩及双方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图书馆就可以做到照章办事,而勤工俭学学生就可以依章工作,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在日常工作管理上,管理人员要强化管理与监督,严格考勤、请假制度,严禁在工作时间擅自离岗、看书、聊天等,加大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指正。引入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对勤工俭学的积极分子进行及时的表彰和定期举行评优创先活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激励所有勤工俭学学生努力工作。对于工作中经常无故旷工、迟来早走、不负责任的学生,坚决淘汰,予以撤换,让其他更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顶替上来。

(四)根据勤工俭学学生所学专长,合理设置岗位,学以致用。

图书馆设置勤工俭学岗位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岗位及工作安排。在选择勤工俭学学生时,尽量把名额分布在不同的专业系部,具有代表性。为使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从不同角度充分利用,具体定岗时,应考虑勤工俭学学生的所学专业情况,分别定岗。如:信息工程系学生可安排在电子阅览室、网络系统建设岗位;航海、轮机系学生可安排在自然科学书库;人文、英语系学生可安排在社会科学书库等。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够发挥勤工俭学学生的所学专长,学以致用,而且因为他们身为读者的同龄人兼其本身也具有读者身份,相对于馆员更具有亲和力,读者也愿意和他们交谈、接触,更能有效地帮助读者使用图书资源。作为勤工俭学学生,由于既了解图书馆又了解读者情况,他们的这种特殊身份,便于及时把读者对图书馆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反馈给图书馆,从而有利于改善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及典藏质量,起到沟通图书馆和读者的桥梁作用。

(五)馆员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工作起表率作用。

图书馆馆员是人类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工作中要注意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为人师表,为勤工俭学学生树立榜样,处处起表率作用。在图书馆,馆员与勤工俭学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暂时的同事关系,作为亦师亦友的馆员要多给予勤工俭学学生感情、思想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加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加深彼此感情,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一种平等友爱、互相尊重、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

总之,随着学院的发展,会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将变重,压力将增大,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建立和健全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约。使人的行为规范化,减少人治的随意性,着力于管理创新,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吸引读者,不断探索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的工作方向与思路,真正把它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使大学生到图书馆从事勤工俭学活动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凡,赵颖梅.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与理念创新.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兵.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汪倩.论高校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4]谢清美.论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上一篇:浅析ESL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下一篇:认知主义学习论对新课程学习模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