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

时间:2022-06-16 02:57:11

拓展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

摘要:语文课不再是死抠字词句,而是结合时代、结合社会、结合热点的讨论和表达,特别是三个案例的设置,引起了学生激烈的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涌现,观点和理念在方法中展露无遗,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收获,课堂才能成功了。

关键词:分析;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132-03

【教学背景】:

2011年3月,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为迎接县级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校内进行了初赛。按照课程进度,应该是必修三中的《文明的对话》专题,笔者选定了其中的第一篇文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篇文章是庞朴反思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存在与发展的一篇代表作品。文章中诠释了几个概念,如“传统文化,文化传统,财富,包袱”等,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必然会对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感到困惑,因此这节课笔者想首先把这几个概念弄清。其次,如果仅仅弄清几个概念,课文的研读和讨论就会止步于理论上的研究,而缺少现实指导意义,学生也会学的索然寡味。因此,结合我班学生喜欢探讨,关注社会,善于发表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的特点,笔者准备在这节课上结合文章观点设计三个很具有时代感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另外,在弄清概念的环节里,请同学们从生活中自己找寻实例来验证他们对几个概念的理解,这也属于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意义。

能力目标:能正确地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进行独立的思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与热爱。

【教学方法】:

自主研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一天,笔者布置了几道预习题给学生:①划出文章中能解释“传统文化”等概念的词句;②在生活中搜集属于“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事物;③将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先对拓展案例进行思考和探讨。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每年的九月十号是什么日子?

生:教师节。

师:2011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建议将教师节从每年9月10日改为9月28日,知道为什么要改到9月28日吗?

生:为什么?

师:因为9月28日是孔子诞辰。这一提案引起了广泛争论。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如何来看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一篇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二、熟悉文本,弄清概念

1.“传统文化”的概念。

生: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生: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生: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2.“传统文化”的特征。

生:时代性和民族性。

3.请大家找几个例子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请学生板书搜集到的例子)

生:剪纸,对联,风筝,中国结,泥人,面人,年画。

生:糖葫芦,饺子,鞭炮,脸谱,象棋,二胡,古筝,笛子。

生: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4.对学生答案作简要评析。共请了三位同学到黑板写,其他同学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答案。点评很简单:找的很好、很细,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容易被遗忘的文化遗产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个整理。

5.“文化传统”的概念。

生: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

生:不具备有形实体,不可捉摸,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生:就是民族精神。

6.“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

生: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7.请学生列举几个例子。

生: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乐观主义,勤劳勇敢。

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

8.对学生答案作简要评析。

师:忠孝观念,仁义礼智信。

9.怎样理解“财富”与“包袱”的含义。

师:大家都举了好多例子,老师也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例1.儒家学说思想倡导入世为官,如果从这种思想能激励年轻人应该具有积极奋进、自强不息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是年轻人应该有事业心的角度而言,它应该是一种财富。但如果从古时不少青年为了顺应这种主流思想,把为官作为自己的唯一出路,这就不好了。如范进中举,最后以发疯而告终,实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社会的悲剧。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应该是一种包袱。

例2.封建礼教中针对妇女的观――从一而终,“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它的财富与包袱又在于什么? 从要求妇女对婚姻的忠贞,对丈夫的忠诚角度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说是一种财富;但这种婚姻观是残缺的,婚姻需要男女双方的忠诚,坚贞,仅靠妇女一方坚守是不行的,这种观念助长了男性在婚姻中的责任感的流失和妇女的悲惨命运,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所以这又是封建礼教的包袱所在。

三、拓展创新,独立思维

师:以下三个案例任选一个,思考作答

生:思考,讨论,有的黑板作答,有的口头回答

师:结合答案略作点评。

【案例一】:太极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太极拳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一种经典的中国符号,但是长久以来,大部分习练太极的都是老年人,鲜有年轻人。因此有人认为,太极拳慢慢腾腾,和现代社会不协调,容易带给人不积极的影响,老头老太玩玩还行,年轻人还是跳街舞带劲,至于太极拳嘛,任其自生自灭吧。

――阅读以上材料,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情况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太极是中国的象征,不能丢。要发扬。

生:要找到让年轻人也喜欢太极的方法。

生:能不能挖掘一下太极的内涵并加大宣传的力度,扩大传播的范围。

生:太极和街舞都是一种文化和艺术,都要理性对待。

【案例二】:S市城市改造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路宽了、楼高了、灯亮了,群众热情很高,给予了市政建设部门很高的评价。可有个问题令市长犯了难:一片棚户区,即将拆掉,建起花园式楼房,可在棚户区中间,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古寺,早断了香火,也不知哪朝哪代的,一直都被居民放些杂物,没啥作用。有人说拆,有人说留,还有人说这可能是当年坡住过的。

――你能帮市长出个主意吗?

生:全拆,没有用了,盖更好的,要往前看。

生:圈起来,边上盖楼。

生:做小区的物业办公室或者幼儿园。

生:作为景区,对外开放,为小区居民创收。

生:仍做寺庙,延续香火。

【案例三:】:日本大地震之后,中国人有两种声音:悼念遇难者,为日本祈福,为灾区捐款捐物。另一种就是幸灾乐祸,甚至发泄对日本的仇恨,希望日本亡国灭种。

――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你有自己的看法吗?

生:应该抛去仇恨,伸出援手,展现大国风采。

生:不对,勿忘国耻。

生: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但在灾难面前,应对邻邦施以人道主义救助。

四、 总结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注,并能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它们。用温总理的话做个小结: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祖国的文化传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氛围很轻松,教学的指向性很清晰,笔者刻意排除了影响大家思考的、单调的、繁琐的文章分析,甚至连作者都没介绍,使课堂变得清晰简单。这节课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笔者觉得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上设置了两个环节的拓展训练,这种拓展训练设置了问题,引进了新鲜的材料,学生有兴趣去做去思考、去表达,语文课不再是死抠字词句,而是结合时代、结合社会、结合热点的讨论和表达,特别是三个案例的设置,引起了学生激烈的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涌现,观点和理念在方法中展露无遗,这样学生会有所收获,学生有收获,课堂就成功了。从这个角度看,说合理适当的拓展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是当之无愧的。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情感调控六句箴言 下一篇:以情境为中心展开化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