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行电切术诊治宫颈疾病79例分析

时间:2022-06-16 01:13:42

宫颈环行电切术诊治宫颈疾病79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疾病的诊治效果。方法:分析我所2006年1月~12月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常见的宫颈疾病79例,手术由专人操作及术后专人随防,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宫颈环形电切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疾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结论:LEEP治疗宫颈疾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疾病;效果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375-01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宫颈疾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人类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90%以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可检测到曾经感染HPV的证据[1]。因此,对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的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所2006年1月~12月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疾病79例的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12月因宫颈疾病而行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的患者79例,术前经宫颈脱落细胞、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及宫颈管搔刮物病理检查。宫颈疾病的诊断结果:CINⅠ33例,占41.8%,CINⅠ~Ⅱ12例,占15.2%,CINⅡ15例,占19.0%,宫颈糜烂伴宫颈管组织增生12例,占15.2%,宫颈扁平湿疣5例,占6.3%,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2例,占2.5%。

1.2 方法

1.2.1 器械:采用美国Ellmam公司生产的高频电波刀,频率3.8 MHz,设置切凝混合电极功率4~5 W,电凝电极功率8~9 W。手术有专人操作,术后有专人随访。

1.2.2 手术方法:患者月经净后3~10天,禁;绝经者禁1周;白带常规、心电图、血常规、B超无异常者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暴露宫颈,作宫颈碘试验,了解碘不着色范围,在阴道镜的引导下行宫颈部分环切术。根据病变范围及性质决定切除病灶的深度及范围。一般切除宫颈组织深度达5~10 mm,宫颈管组织深度15~18 mm,宽度超出正常组织1 mm,目的是锥形切除子宫颈鳞柱交界的病灶创面行电凝止血。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学检查,术后1~2个月禁止性生活、盆浴及阴道冲洗。

1.3 术后随访及疗效评价: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及止血药,1月内每周随访1次,进行消毒及局部上药,术后1月行宫颈管扩张术,防止宫颈管粘连,术后3月随访行宫颈管刮片及白带常规检查。术后6月行阴道镜活组织检查,如此反复,术后2年内密切随访。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大多数患者的年龄为30~50岁。20~29岁7例占8.9%,30~39岁31例占39.2%,40~49岁35例占44.3%,50~59岁及60岁以上各3例占3.8%。

2.2 手术情况

2.2.1 手术时间:手术时间3~15分钟,平均5.2分钟。

2.2.2 术中出血量:出血5 ml 55例占69.6%,5~15 ml 24例占30.4%,平均出血量4.5 ml。

2.3 手术前后宫颈病理结果分析。LEEP术后标本边缘无炭化不影响病理检查,本组术后病理检查无宫颈癌患者,术前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见表1。

2.4 治疗效果:一般患者术后1~4周为结痂、脱痂出血,大多数出血量少于月经量,本组中有2例绝经后患者愈合时间较长,经应用抗生素和宫颈局部用药后痊愈,大多数术后4周宫颈上皮覆盖良好,用宫颈扩张器扩宫颈,宫颈无粘连且形态恢复正常,79例患者均在随访之中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宫颈炎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大多数妇女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由于宫颈炎与CIN或早期宫颈癌难以鉴别,故门诊常规做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对于宫颈脱落细胞异常或有宫颈炎患者,必要时做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提高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据文献报道,宫颈脱落细胞诊断的准确率为62%,阴道镜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65%[2]。近年来,随着LEEP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目前诊断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炎伴宫颈组织增生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可在门诊进行,诊断治疗可一次进行,而LEEP的关键是掌握电切的范围和深度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在本组病例中,CIN术前诊断的病例数多于术后诊断,可能与阴道镜下活检时部分病灶已被切除有关。

参考文献:

[1] Burd EM.Human Papilomacirus and cervical cancer[J].Clin Microbio L Rev,2003,16:1.

[2] Howells RE,O Mahony F,Tucker H,et al.An analysis of negative LLETZ specimens and development of a predictive model[J].BJOG,2000,107:1075.

收稿日期:2007-07-18

上一篇: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疗效观察 下一篇:40例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